Submitted by gouki on 2012, February 7, 4:28 PM
最新的Unicode文字编码标准v 6.1.0正式发布。主要变化包括:新增732个新字符,7种全新文字,支持通过变量选择符区分绘文字(emoji)风格和文本风格的符号和表情符号;更新断行算法以更准确反映日本和希伯来文文本,等等。
上述文字来自:http://it.solidot.org/article.pl?sid=12/02/02/1124247&from=rss
来自官方:http://www.unicode.org/versions/Unicode6.1.0/
Unicode 6.1.0 is a minor version of the Unicode Standard and supersedes all previous versions. This page summarizes the important changes for the Unicode Standard, Version 6.1.0. In the discussion below, Version 6.1.0 may be abbreviated as "Unicode 6.1" or "Version 6.1."
Version 6.1 of the Unicode Standard continues the Unicode Consortium's long-term commitment to support the full diversity of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This latest version adds characters to support additional languages of China, other Asian countries, and Africa. It also addresses educational needs in the Arabic-speaking world. A total of 732 new characters have been added.
This version of the Standard also brings technical improvements to support implementers. Improved changes to property values and their aliases mean that properties now have easy-to-specify labels. The new labels combined with a new script extensions property means that regular expressions can be more straightforward and are easier to validate. Hangul algorithms were consolidated and restructured. Before, one had to examine four separate documents. Now, the information is consolidated in the core specification in Chapter 3, Conformance.
Over 200 new Standardized Variants have been added for emoji characters, allowing implementations to distinguish preferred display styles between text and emoji styles.
Among the notable property changes and additions in Unicode 6.1 are two new line break property values, which improve the line-breaking behavior of Hebrew and Japanese text. Segmentation behavior was also improved for Thai, Lao, and similar languages.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data has been augmented by more fully specified information on mapping between Simplifie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in addition to other improved Unihan data that supports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data.
For detailed property changes see Section F. Unicode Character Database Changes.
Version 6.1 has minor conformance updates, includ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grapheme cluster boundaries and the processing of combining canonical class and decomposition mapping. There are documentation improvements throughout.
Two other important Unicode specifications are maintained in synchrony with the Unicode Standard, and have updates for Version 6.1:
This latest version of the Unicode Standard is synchronized in repertoire with the forthcoming third edition of 10646: ISO/IEC 10646:2012.
Misc | 评论:0
| 阅读:15285
Submitted by gouki on 2012, February 6, 4:57 PM
最近有意思的事情挺多:
1、360 所有的APP 全线下架,参考: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71620.htm
2、第二个就是平板的一些有趣的数据:
平板是否能够取代 PC仍难以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Staple网站的这幅信息图里,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平板的一些有趣的数据:
普通用户每天在平板上花费的时间是90分钟。
88.3%的用户说他们会在路上使用平板;35%的用户说他们在盥洗室使用平板。
普通用户在平板应用上的平均花费是34美元。
到2015年,美国将会有8210万平板用户。
最常见的平板尺寸是10英寸;多数平板重量少于1.5英镑。
54% 的平板用户的年龄是34岁及以上。
80% 的平板用户说平板改善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25% 的平板用户消费印刷书籍更少了。
消费者对于平板的需求为什么如此强烈呢?Godisageek网站的Terry Lucy在Tumbler上有一篇短文,他认为与PC相比,iPad才是真正的个人电脑。
“关于个人电脑的定义从80年代起就从未改变。尽管我出生于1988年,我可以告诉你,在过去的十年里,个人电脑已经完全改变了模样。
当苹果发布iPad的时候,我认为它发布了第一个真正的个人电脑。”
目前来看,平板市场上iPad仍是市场主导,但是其它势力(PC 派,家电派,手机派)从来没有放弃过,谁能够最终赢得这些蛋糕?
ifanr供稿,ifanr是国内最出色的新锐科技 blog 媒体,他们全景关注移动互联网、集中报道创业团队,最潮的智能手持及最酷的互联网应用,对业界生态、智能产品及移动应用有着深刻的理解,致力于“独立,前瞻,深入”的原创报道和分析评论。
上面这一段来自: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71618.htm
其实这段时间看了一下,在各个卖场里,PAD越来越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甚至有朋友也在问我该买什么样的pad,这个时候,我都是推荐ipad,当然是有理由的。
众所周知PAD上的软件也是越来越多了,但基于android的平板的尺寸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种各样的尺寸实在是铺天盖地,在这个pad上运行正常的软件到另一个pad上就不一定正常了。在这个os下正常的,在另一个也可能不正常。
所以,ipad就显得比较特立独行了,大小一样,尺寸一样,除了IOS的版本不一样外,其他都。。。。
软件这东西,虽然付费的多一点,但是,你也知道,越狱是一种文化,我还能说什么?
Misc | 评论:0
| 阅读:12619
Submitted by gouki on 2012, February 5, 11:00 AM
看到这个标题,很惊讶。
看完后才觉得,原来国内那些公司这样的习惯行为是和国外学的。怪不得用户对于现在的互联网公司越来越不能信任了,怎么办?未来怎么办?
特别是那些公司中存有我们帐号信息的那些。我们如何处理?电子商务究竟是不是泡沫?还是以后只能到付而尽量不做在线支付?
-----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遭到客户数据丢失或被盗的公司的IT专业人士表示,其用户数据并未进行加密。根据Ponemon研究所进行、信用检查公司Experian赞助的这项研究结果显示,数据丢失包括电子邮件,信用卡或银行支付信息和社会安全号码等。根 据这项研究由进行的。违反规定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公司内部人员的疏忽性的操作,其次是将信息卖给第三方,第三位的是恶意的内部人员。
Ponemon调查了500多名IT专业人士。受访者被要求把重点放在哪些具有最大金融和声誉方面影响的攻击事件上。
多达60%的受访者表示丢失的数据没有加密,如果该组织是因为疏忽而没有加密,这种做法甚至将导致该组织遭到诉讼。Ponemon研究所创始人和主席Larry Ponemon表示,“数据破坏频繁,因此,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的身份信息很容易遭遇被盗。”
代理商Security On-Demand总裁认为,未加密客户数据的公司的高比例并不令人惊讶。他说,除非组织必须按照法规或合同的要求进行数据加密,否则信息通常都是以一种可直接读取的形式存在。
究其原因,非IT经理人不完全了解安全风险和可能费用昂贵的数据加密的成本。公司的数据库越陈旧,对数据进行加密的费用越高。
Bybee表示,有一些疼痛有。这不是那么简单:OK,我们需要对它进行加密,让我们检查框,说加密。“
如此多的组织存储着未加密的数据,也难怪只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其所在的组织做了保护客户信息最好的安全努力所作的最好的努力。一旦发生数据泄漏,聘请律 师,评估对受害者的损害,被评为减少消极后果最为昂贵的支出。也许正因为如此,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在遭遇数据泄漏后增加了其安全预算。
原文来自: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71501.htm
Misc | 评论:0
| 阅读:12269
Submitted by gouki on 2012, January 31, 1:30 PM
一大早就收到google的邮件说是 “隐私权政策和服务条款发生变更”,没有细看,或许我是否太过于放松了?正如我们国家的政策宣传的,这些美帝国主义们都是打着人权的幌子来做欺世盗名的罪恶,所以他在其他国家就经常被起诉。
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反正现在的google越来越不象google了,搜个胡萝卜加大棒都能够被连接重置,剩下的,它还能做什么?
看看google怎么说的:
XML/HTML代码
- 我们将弃用 Google 目前使用的 60 多种不同的有关隐私权的政策,代之以一个统一的、简洁、更易理解的新政策。我们的新政策覆盖多个产品和功能,目的是让用户在所有 Google 产品中获得简单直观的一致体验。
给60多个产品,有不同的隐私权。拜托,你忙得过来吗?这些产品经理们、内容管理者们要怎么个写这些隐私权,现在就被你们一下子否决了,用上了同一种所谓的新政策。
再看这个:
XML/HTML代码
- 如果您登录了 Google 帐户,我们就可以根据您在 Google+、Gmail 和 YouTube 中表现出的兴趣来执行各种操作,比如,提供搜索查询建议,或个性化您的搜索结果。如此一来,当您在搜索“Pink”或“Jaguar”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您的搜索意图,并更快地向您显示相关结果。
我们郭嘉的一些人还是会说的,它记录了我们的行为隐私。
最后再贴一下小东西吧,反正详细的可以通过这里查看:http://www.google.com/intl/zh-CN/policies/
而其中最重要的我们个人的隐私是这样说的:
XML/HTML代码
- 出于法律原因
-
- 如果我们确信:,为了实现以下目的而有必要访问、使用、保留或披露相关信息,我们就会与 Google 以外的公司、组织和个人分享用户个人信息:
-
- 满足适用法律、法规、法律程序的要求或强制性的政府要求。
- 执行适用的服务条款(包括调查可能存在的违规情况)。
- 查找、预防或处理欺诈、安全或技术方面的问题。
- 在法律要求或允许的范围内,保护 Google、Google 用户或公众的权利、财产或安全免遭损害。
相对于前一段时间的密码泄漏事件,看到这个,我心里一定,当然,你要说这只是表面的文章我也能够理解,毕竟大家都是做这一行的,表面文章大家都懂啦。
XML/HTML代码
- 信息安全
-
- 我们努力为 Google 和我们的用户提供保护,以免我们保存的信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访问、篡改、披露或破坏。为此,我们特别采取了以下措施:
-
- 我们使用 SSL 对许多服务进行加密。
- 我们提供了两步验证供您在访问 Google 帐户时使用,并在 Google Chrome 浏览器中提供了安全浏览功能。
- 我们会审查信息收集、存储和处理方面的做法(包括物理性安全措施),以避免各系统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
- 我们只允许那些为了帮我们处理个人信息而需要知晓这些信息的 Google 员工、承包商和代理商访问个人信息,而且他们需要履行严格的合同保密义务,如果其未能履行这些义务,就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或被终止其与 Google 的关系。
好象,上次密码泄漏事件已经告破,还有一些人恶意的用一些虚假密码来欺骗用户,浪费了我们互联网上大量的带宽,无论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Tags: google, 隐私
Misc | 评论:0
| 阅读:17597
Submitted by gouki on 2012, January 30, 6:16 PM
刚才接了个声讯电话
说是帮助解决上海市人员25~40岁之间的就业问题。
说是如果无需要,请挂机。如果有需要,请按1获取详细信息。。。
犹豫了半天,没敢按下去
最后,我不知道这个到底是骗子电话还是确实是有这样的就业机会。哎,我是不是太小心了?但又真的不敢
Misc | 评论:1
| 阅读:1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