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 RSS 2.0 订阅 膘叔的简单人生 , 腾讯云RDS购买 | 超便宜的Vultr , 免费部署 N8N 的 Zeabur 注册 | 登陆
浏览模式: 标准 | 列表分类:Misc

转:社会化资讯网站BuzzFeed CEO Jonah Peretti的七点成功总结

用國人的說法,這丫就是一做垃圾站的。但不管怎麼樣,他成功了。最少,它表面上成功了。
垃圾站不代表不能做好,但来这也是需要有坚持 的。。。

原文来自:http://www.36kr.com/p/139324.html,36氪做了整理,我覺得有些說法還是不錯的。
看原文吧:
社会化资讯网站BuzzFeed的CEO Jonah Peretti最近向全体公司员工发了封邮件,介绍了BuzzFeed的主要运营数据及他对公司运作的思考。BuzzFeed上个月的独立访客超过3千万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BuzzFeed自己统计的数据,并不是第三方的数据),今年收入有望达到2011年的3倍,公司从去年年初的26人发展成现在117 人。BuzzFeed的投资人之一Chris Dixon在其个人博客上登出了邮件原文。主要内容如下:

 

当 一家公司取得这样好成绩时,媒体,竞争者还有公众都会存有疑问:他们究竟怎么做到的?可惜的是,这种猜测通常是不怀好意且不公平的。潜在的想法是那家公司 肯定用了什么小伎俩来涨流量或收入。这些怀疑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确实有很多初创公司用了些伎俩或通过走捷径来”成功”。一些公司想方设法来粉饰数据,好 得以高价卖出公司,而一年后一切就又崩盘了。

然而Buzzfeed从读者,合作伙伴及媒体那得到了很积极的反馈。可偶尔还会有人无端地负面 揣度我们,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他们对我们所作的事感到困惑。这种不解很可能在未来愈加明显。随着我们继续壮大,去让别人理解我们究竟在做什么样有趣且独特的 事也是很重要的。于是我想向大家分享我们进展得不错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说我们的成功是建立在辛勤工作和独特方法之上。这样你可以好好地在派对上向那些对我 们有误解的醉汉解释了。

为什么BuzzFeed现在会成功?

1)关注长远

当 你拿今天的网络媒体和上世纪就创建的的Hearst和Conde Nast对比(Hearst和Conde Nast都是传媒巨头),很明显网络媒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像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网站越来越成熟,是时候建立一个通过社会化媒体而不 是传统的印刷/广播渠道来分享内容的标杆公司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成为那个塑造未来的公司呢?

有这样的大机会正是我们要创建一个独立且长久 的,可持续发展公司的原因。还没有人创建出在社会化时代真正伟大的公司,而我们有很好的机会成为做到这个的人。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无法走捷径,我们总是需要 为未来投资。这正是为什么我们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完善技术和产品,这个带来的影响是短期看不到的,但它会助我们今后走得更顺利。

只专注短期的话,我们完全可以糊弄流量和收入,那些愁于为员工发薪的公司正是这么做的。但当你正构建一些能够长久的东西,你就需要像考虑下周那样去考虑下一年。这才是要成大事该做的,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2)尊重我们的读者

我们在乎读者在看我们BuzzFeed时的体验。我们不会去为了短期利益去糊弄读者。这种方法是很少见的。

我 们实际是怎么做的?首先,我们不会以幻灯片的形式发布图片。相反地我们(将图片)展开成那种可滚动的列表。这样我们的读者就不用点击很多次,就可以简单地 翻看一篇帖子。而做成幻灯片形式的主要原因,据我所知,就是要”提升”页面浏览量和banner广告的呈现次数。幻灯片形式非常烦人,而列表形式非常赞, 所以我们就用列表形式!

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我们不放那些糟糕的显示广告,我们的收入都来自于用户喜欢且分享的社会化广告。我们不会做那些 在facebook上”无缝分享”的app,擅自分享每一条你所点击的故事,这实在是太恼人了。我们也不做标题党,引诱读者去读某条故事。我们也不关注 SEO或是去和搜索引擎斗智斗勇,也不会在我们的页面里填充成千上百个那种只有爬虫机器人才懂的关键词和标签。我们尽量避免那些对我们读者不好的东西,那 些只讨取短期商业利益的东西。

相反地,我们专心发布那些我们的读者喜欢并认为值得分享的内容。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却做起来很难,它(优质内容)是联系我们公司和读者的纽带。而从长期来看,这不仅对读者有利,对我们生意也有利。

3)我们自建了一切东西

很 多媒体都是用其他公司的产品来搭成自己的网站。他们从一家公司买了内容管理板块,从另一家那买来了数据分析板块,然后广告技术是另一家公司的,相关内容的 插件也是别人做的,甚至是只请兼职的合约作者。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家媒体网站看上去都很相似的原因,且它们都很复杂,在网站中容易迷路。他们用一个技术 团队把这些来自各处的版块组装成了不知名的东西,而不是创建他们自己的产品。

在BuzzFeed我们就采用了(与上面)完全相反的方法。我 们管理自己的服务器,我们一步步地构建了自己的内容管理系统,创建自己的实时数据系统,有自己的数据分析团队,开发了自己的广告产品,设计自己的发布版 式,然后所有这些产品都让我们的编辑团队和创意服务团队给活络起来。我们正是你所称的那种“垂直整合产品”(vertically integrated product),而这在网络媒体行业是很少见的。我们为我们的技术负责,为广告负责,为内容负责,然后这些都让我们能构建出更好的产品。

要 做出垂直一体化的产品是很难的,你不仅要在某一方面有专长,而是要面面俱到。以前微软总被称为是最聪明的公司,它只关注一个层面的事情(软件)。而一开始 别人都觉得苹果很傻,它什么都要做(硬件+软件)。但是现在苹果市值是微软的两倍,行业也开始接受那种观点你要去控制每一层才能做成真正优秀的产品。甚至 微软和google在坚持这么多年软件为王后,现在也开始做自己的硬件产品了。

BuzzFeed是少数几家有资源和人才且什么都自建的媒体。没有什么比自家做的肉饼更美味。

4)我们在做一些艰难的事

垂 直一体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很多事情都要很在行,而这是很难的。但选择做难事其实也是做生意的优势。这意味着不会有太多人有能力和我们做一样的事。比如说, 风投并不喜欢投资那些自己雇记者的公司。在BuzzFeed早期的时候,我就听见很多VC说如果我们能解雇掉那些编辑,并且依旧能保持网站运作的话,他们 就有兴趣投资我们。我没在开玩笑。科技投资者更偏向于纯平台型的公司,因为这样你就可以只关注技术部分,让用户来免费生产内容,向全球扩张而不用雇太多 人。怀着这样视野的初创公司在吸引投资时很容易,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初创公司都想成为下一个在某某领域的twitter,facebook或 Instagram的原因。与此同时,那些雇佣作者,编辑和创意人员的公司却常常在苦求投资。

幸运的是,我们还是说服了少数几个聪明的投资 人来投资我们,这就包括NEA。作为少数几家有风投背景的媒体公司,我们位置很特殊,想要成为领先的且是由真正的专业人士打造的在线内容提供商。很多事只 靠那些不需支付报酬的网友是做不好的。需要指出的是,最好的报道和最娱乐性的资讯常常是由那些以此为生计的人打造的—那说的正是我们啊!

5)我们很幸运

很大程度上我们最近的成功是因为幸运。人们通常不愿意承认这个,但即便是技能也是63%的运气。

我们生逢其时。我们是社会化网站时代的内容提供商,Facebook和Twitter还有类似的平台正在扩张期,这正是创建一家社会化分享资讯平台的好时机。

同 样的运气让我们的商业模式第一次得到运转。好几年前,我们尝试社会化广告时都失败了,那时市场上只接受banner广告,但那之后情况就急剧转变了。现在 已经有很多机构和品牌不再购买banner广告,那些依赖传统显示广告的公司过得很不好,广告预算正快速地(从传统广告)转移到社会化广告上。我们的一个 董事会成员,先前对我们不卖banner广告的决定一直持怀疑态度,但最近就表示“社会化广告会成为继有线电视后最大的媒体生意。”时代真的在变。

6)我们不区别对待我们的团队

BuzzFeed 的独特在于我们平等地持有三个版块:1)娱乐性的轻内容;2)深度阅读的实内容;3)社会化广告。负责各个版块的团队都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成功的要素。 我们希望我们的那些可爱动物图集,幽默笑话和gif动画都是网上最好的——它们可不是一种简单廉价的吸引流量的手段。我们的记者要有最好的抢发机会,最智 能的分析工具—他们可不是提升网站威望的点缀工具。我们要我们的广告都是最有创意的,最有启发性,能引领广告的社会化转变—它可不是一个只会付账的恶魔。

有些公司只关心新闻,结果把那些“轻内容”和广告居于次等位置。而有些公司只关注流量,这就导致优秀记者也不会花时间去联系资源做深度报道。另外有些公司只关心广告收入,让编辑们弄出新的板块和内容就只是为了品牌赞助。

当人们觉得他们处在公司次等位置时是不会做出好工作的。幸运的是我们已经避免了那样的问题。我们喜欢轻松的资讯,我们也喜欢深度内容,也制作真正吸引人的广告。当我们真正对这三样事情都非常在行时我们就能造福很多人。

7)我们有超级棒的团队
(Jonah Peretti在这部分就狠狠地夸奖了自己的团队。简略如下)

在过去的六个月,我们组建起了一只优秀的编辑和记者团队。他们快速处理突发新闻,挖掘独家,接触商界领袖,政界议员。…社会化广告团队打造出许多病毒性传播的营销活动。 …技术和产品团队开发出“无以伦比”的社会化发布平台,包括实时数据追踪系统和及机器学习系统。…

但成功是很脆弱的

进展不错时(人们)总是很容易过于激动和自大,但要记住成功是很脆弱的。Digg几年前被估值2亿美元,最终却以50万美元出售。而与此同时,制造黑莓手机的RIM,丧失了95%的市值。在我们这个行业会有持续不断的“破坏性”变革,如果你自满或是停滞不前,就会失败。

-------EOF----------

最後一段應該是36氪自己加上的吧?其實誰都想著成 功,但最後,。。。。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失敗的路有千萬條,但成功的路只有一條。看著別人的做法,你要抄,成功的機會並不會太多,畢竟大家都看到這些了。你能抄得過大公司?

历数今年以來的大出血

莫笑話,我比較窮,所以單次超過1000的都算大出血了

1、上半年小朋友學英文,17000
2、學車,兩人,9000左右
3、兩個手機,4s,加起來10000左右
4、IPAD官網購買的,4000左右
5、小朋友学电子琴、学画画,1200左右
补充:
6、电子琴,2280


钱啊就象流水一样,哗哗哗的,我要挣钱。。。。苦逼的我啊。一年的工资就这么没了

转:其实人们更喜欢踏实的人——转自《我的助理辞职了》

文章來自:http://www.deepseath.com/?p=1030,主要是看其中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確實有教育意義。
嗯,由於原博客主人也找不到出處那就更別談我了,我自然也是找不到出處的,所以我貼出了來源,希望有人看到的時候,可以告知一下出處。

原文:
转载网络的文章,出处真的是找不到了,偶然收藏的,突然又想起来,觉得发博客上也不错。这篇文字其实是写给刚刚步入职场的毕业生的,但我觉得对于管理运营 也有独到的考虑。用人和被用,其实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共存并且共赢才能令双方都获益匪浅,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层面的。

XML/HTML代码
  1. 一、入职
  2. 当时公司招了大批应届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的新新人类。平均年龄25岁。那个新的助理,是经过多次面试后,我亲自招回来的一个女孩。名牌大学本科毕业,聪明,性格活泼。私下里我得承认,我招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她在大学里优秀的表现之外,还因为她写了一手漂亮的字。女孩能写一手好字的不多,尤其像她,看起来长发飘飘,多么女性化的一个姑娘,一手字却写的铿锵倜傥,让我对她不由多了很多好感。 ­   ­  
  3. 手把手的教。从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她也学的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一上手就熟练。跟各位同事也相处的颇融洽。我开始慢慢的给她一些协调的工作,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分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和沟通让她尝试着去处理。 ­  
  4. ­  
  5. 开始经常出错。她很紧张,来找我谈。我告诉她:错了没关系,你且放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遇到问题了,来问我,我会告诉你该怎么办。仍然错。又来找我,这次谈的比较深入,她的困惑是,为什么总是让她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我当时问她:什么叫做不琐碎的工作呢? ­  
  6. 她答不上来,想了半天,跟我说:我总觉得,我的能力不仅仅能做这些,我还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那次谈话,进行了1小时。我知道,我说的话,她没听进去多少。后来我说,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先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发生。然后循序渐进罢。 ­  
  7. ­  
  8. 二、辞职
  9. 半年以后,她来找我,第一次提出辞职。我推掉了约会,跟她谈辞职的问题。问起辞职的原因,她跟我直言:本科四年,功课优秀,没想到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却每天处理的都是些琐碎的事情。没有成就感。我又问她:你觉得,在你现在所有的工作中,最没有意义的最浪费你的时间精力的工作,是什么?她马上答我:帮您贴发票,然后报销,然后到财务去走流程,然后把现金拿回来给您。 ­  
  10. ­  
  11. 我笑着问她:你帮我贴发票报销有半年了吧?通过这件事儿,你总结出了一些什么信息? ­  
  12. ­  
  13. 她呆了半天,答我:贴发票就是贴发票,只要财务上不出错,不就行了呗,能有什么信息? ­  
  14. ­  
  15. 我说,我来跟你讲讲,当年我的做法吧:98年的时候,我从财务被调到了总经理办公室,担任总经理助理的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跟你现在做的一样,帮总经理报销他所有的票据。本来这个工作就像你你刚才说的,把票据贴好,然后完成财务上的流程,就可以了。 ­  
  16. 其实票据是一种数据记录,它记录了和总经理乃至整个公司营运有关的费用情况。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一堆数据,其实它们涉及到了公司各方面的经营和运作。于是我建立了一个表格,将所有总经理在我这里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联系人,电话等等记录下来。 ­  
  17. 我起初建立这个表格的目的很简单,我是想在财务上有据可循,同时万一我的上司有情况来询问我的时候,我会有准确的数据告诉他。通过这样的一份数据统计,渐渐的我发现了一些上级在商务活动中的规律,比如,哪一类的商务活动,经常在什么样的场合,费用预算大概是多少;总经理的公共关系常规和非常规的处理方式。等等等等。 ­  
  18. 当我的上级发现,他布置工作给我的时候,我会处理的很妥贴。有一些信息是他根本没有告诉我的,我也能及时准确的处理。他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信息来源。 ­  
  19. 渐渐的,他基于这种良性积累,越来越多的交待更加重要的工作。再渐渐的,一种信任和默契就此产生,我升职的时候,他说我是他用过的最好用的助理。 ­  
  20. ­  
  21. 说完这些长篇大论,我看着这个姑娘,她愣愣的看着我。我跟她直言:我觉得你最大的问题,是你没有用心。在看似简单不动脑子就能完成的工作里,你没有把你的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她不出声。但是收回了辞职报告。 ­  
  22. ­  
  23. 又坚持了3个月,她还是辞职了。这次我没有留她。让她走了。 ­  
  24. 后来她经常在MSN上跟我聊天。告诉我她的新工作的情况。一年内,她换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坚持不了多久。每一次她都说新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05年的时候,她又一次辞职了。很苦恼,跑来找我,要跟我吃饭。我请她去写字楼后面的商场吃日本料理。吃到中途,忽然跟我说: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  
  25. ­  
  26. 三、感悟
  27. 所谓的职业生涯,其实你很难预测到你将来真正要从事什么工作,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有关。大多数人,很有可能将来所作的工作,跟他当初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从22岁大学毕业在26岁之间这四年,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养成了怎么样的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指的是: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是否学会了如何用最快的时间接受新的事物,发现新事物的内在规律,比别人更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规律并且处理好它们。具备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长为一个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  
  28. ­  
  29. 人都有惰性,也都愿意用那些用起来顺手的人。当你具备了被人信任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渐表现出你的踏实,聪明,和细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就会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就能交代清楚并且能被你顺利完成的工作,谁愿意说三句话甚至半小时交待一个怎么都不明白的人呢?沟通也是一种成本,沟通的时间越少,内耗越少,这是作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  
  30. ­  
  31. 当你有比别人更多的工作机会去接触那些你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多的学习机会,人人都喜欢聪明勤奋的学生,作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   ­  
  32. 一个新手,大多数新手,在这四年里,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这四年的经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人不在乎年轻时走弯路,很多人觉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没什么了不起。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工作,循序渐进的、隐约的,成为今后发展的分水岭。 ­  
  33. ­  
  34. 漫不经心的对待基层工作的最大的损失,就是将看似简单的事物性处理方式,分界成为长远发展的能力问题。 ­  
  35. ­  
  36. 聪明的人,总是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问题。时间长了,他会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抱怨那些看起来资质普通的人,总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运。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会讨领导欢心。等等等等。慢慢的,影响心态。所谓的怀才不遇,有时是这种情况。 ­  
  37. ­  
  38. 工作需要一个聪明人,工作其实更需要一个踏实的人。在聪明和踏实之间,我更愿意选择后者。 ­  
  39. ­  
  40. 而踏实,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条件没有太大关系。 ­  

---EOF--
看上去好象比较长,只是仔细看看确实不错,很多时候,写程序的人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才选择了程序这一行,我当初也是这样。
最早的时候,我在部队里,因为每年要做很多表格型的文字处理,为了简化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我经历了很长的过程(针对干部晋升、转业、复员之类的表格,其他部门的人一年都不到20份,唯有我们部门一次就是50份+,所以才有了自己的提炼过程)
第一次的时候,是按人进行分类,我觉得按人分是最方便的,毕竟按人的话,它的资料就全部在里面了,每次打开word就直接能操作,但后来还是觉得不方便,于是。。。
第二次的时候,虽然还是按人来分,但不是一个目录一个目录存下他们所有的word文件,而是将最重要的东西放到一个文件里,这样,我只要打开一个文件,就可以看到他以往所有的记录,但我还是觉得麻烦,毕竟如果要做一份新的表格的时候,还是得不停的ctrl+c,ctrl+v,于是。。。
第三次的时候,我还是将每个人的资料放到一个文件里,但是我做成了宏,在新建文件的时候,选择数据来源模版,一下子就将基本信息都自己插入到表格里了。
但我还是觉得麻烦。。。。。。
于是我就开始学程序了。。我觉得将这些数据如果放到数据库里,到时候一点生成,一份基础表格就出来了,而且查看同类型的人员的数据也比较方便,或者说查看同一个部门的人的数据也好办。。。。。
但,真的没有人帮助我,我在上面走了很多弯路,最终我选择了WEB,但不能很好的生成word,于是我的winform程序员之路就这样夭折了。。。。但,有想法总不会错吧?

转:你的周围需要这6种人

转的文章,很不错,来自36氪,http://www.36kr.com/p/137604.html
内容不全部转,图片不转,只有内容:
几乎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产品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你需要其他人来帮助你,你也需要去帮助别人。在一个好的团队中,都需要哪种类型的人进驻?来自Forbes的Jessica Hagy告诉我们,你的周围需要这6种人:
1. “怂恿者”( Instigator):

怂恿者,是那种会推动你,让你思考的人。他会一直地让你有动力早起做事,尝试并将事情变为可能。你会希望这个人充满活力并保持热情。这是灵感之声。

2. 支持者:

他是一个大粉丝,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并且还是一个为你和你的工作进行狂热传播的人。让他得到奖励,持续让他们参与。这是动力之声。

3. 怀疑者:

他是魔鬼的代言人,常常会指出一些尖锐的问题,还能提前发现问题。你会需要他的这种态度。因为他们常常能看到你角度以外的事,并希望你的成功会与安全同行。这是理智之声。

4. 严厉者:

他是让你把事情做好的爱找茬的“大声公”,也是冲动的管家,他会确保团队目标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目标。这是前进之声。

5. 连结者:

他会帮助你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盟友。这个人打破路障并为你找到魔法实现的方法。你需要他帮你接近你所不能接近的人和地方。这是合作之声。

6. 标杆:

他是你可信赖的顾问,你的北极星,也是你想要赶超的那个人。他是你的指导单位,是作为时刻提醒你,你也可以做神奇事情的存在。你需要让他感到骄傲。这是权威之声。

你是哪种人?你的团队有这6种人吗?
--------------------
好象,很多公司都会有万精油,你们公司有吗?

在幾年前的時候,有人問,這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什麼。有人回復:這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明明兩人就在身邊,卻不知道我愛你
還有人回復:這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他和她之間的距離,而是電信和網通
現在,這世界上沒有最遠的距離 ,只有一堵墻

傳說中,只要鋤頭揮的好,沒有墻角挖不倒,於是我們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軟件和或方法
1、有VPS的同學,開始裝VPN,有VPS但是不能裝VPN的同學,開始用Ssh -d 翻墻
2、沒有VPS的同學,開始買 VPN或者ssh -d
3、沒錢,但懂網絡的,開始用在線代理
4、沒錢,不懂網絡的,開始在朋友的介紹下,用opendns或者洋蔥頭,或者XX門

突然想起某阿姨和我說的,多听听其他声音也好,于是。如果你既没钱,也不懂网络 ,你可以尝试找某阿姨要一张能上网的光盘就OK了。那段文字来自:随便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