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 RSS 2.0 订阅 膘叔的简单人生 , 腾讯云RDS购买 | 超便宜的Vultr , 注册 | 登陆
浏览模式: 标准 | 列表全部文章

来自dbanotes:对 Pinterest 类应用的一点思考

这是冯大辉的博客中的一篇文章,看看之余我也在剖析自己的内心。我是该继续做开发,还是转行做产品?
虽然我对产品的理解和设计暂时还不如那些专业的产品经理,但是从事互联网这么多年,没见过猪跑总还吃过猪肉的吧?
OK,先上原文,再继续乱弹,原文来自: 对 Pinterest 类应用的一点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 Pinterest 类应用相当火爆,引发了不少讨论。我自己最近也一直在使用花瓣 ,也在捉摸为什么这一类应用这么有魔力。知乎上有个问题是: Pinterest 好在哪里?,尝试做了一下回答,也稍作整理,发在这里做个记录,会随着理解再做进一步修改。

本质上,Pinterest 类应用属于社会化书签站点的延续,只是要处理的数据对象变成了「图片」,而不是传统社会化书签的URL。这是社会化信息处理的一次改良。

提到社会化书签,不得不提 Del.icio.us ,不过或许 Del.icio.us 模式已经到头了,即使现在从Yahoo! 手里卖给了陈士骏,也不太可能玩出新花样,因为核心的数据对象没变。

相比 Flickr 来说,Pinterest 主要的生成内容动作是 Pin (花瓣叫采集),而 Flickr 则是 Upload,这个动作上的不同导致 Flickr 向左,Pinterest向右。Flickr 重心是「照片」(Picture),尤其是原创照片,而非图片(Image)。 Flickr的一个弊端是大量的图片没有标题,这意味着元数据的先天不足,不太可能和其他网络内容进一步结合起来。但是也要说一下,Flickr 现在的价值是被低估了。

Pinterest 相对 Flickr 来说,恰恰是一种互补,每张图片基本可以关联到一条URL,进一步可以抽取其他信息。

从用户行为的角度上看,满足了用户天生的「收集癖」,很多人都有看到一张照片想顺手存起来的冲动,没有Pinterest这类产品之前,这个交互操作太费事了... Pinterest 无疑弥补了人的这个原始的需求。

Pinterest 类应用的创新之处我认为是「降低了收集信息的门槛」,或者,至少做到了这一点。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每一次信息处理的门槛降低都会得到商业价值的变现,你可以不信。

要有足够好的技术团队支撑、足够好的数据处理能力才能走到最后,这也是在国内众多产品中我看好花瓣(huaban.com)的主要理由。

--EOF--

目前现在很多网站都在做Pinterest正在做的事情,而且由于国内广大网民(非设计师、程序员、产品)接触国外网站的机会比较少,因此,这些有创意的复刻版在国内就变得很流行了。

说到美味书签,真要算的话,国内其实也有很多做类似的,只是很多人都不习惯它的使用方法。但要说他死了?也不见得,毕竟书签有很多展示方式,比如:read it later,难道就不能算是一个书签?它也能够通过API的方式来对外分享,而且正因为提供了API,使得在任意平台上都可以支持了read it later,越往后,书签就越来越趋向于移动设备的支持,但移动设备的屏幕小,不适合看书签收藏的网页中提供的内容。所以read it later提供的纯文本阅读,就使得这个缺陷被无限缩小了。

象Pinterest这类网站,还真的不好说能够在移动设备上占优势,流量啊,那可是要钱的东西,you know.

Tags: dbanotes, fenng

解决图片防盗链接问题

在直接引用外部图片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该图片来自于XXX网站,请勿盗链
找了一下资料,发现只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
1、JS,HTML里嵌入iframe,然后类似地打开一个网页的形式,使得页面认为已经访问过主体网站,所以可以解决防盗链
2、如果页面中的图片是:/xxljaslkdjf/xxx.jpg,而这个图片事实上来自于:xxx.xxx.com网站,这时候在页面的<base >TAG里设置一下,就不需要全文正则替换图片了。灰常方便。。。
3、设置HTTP_REFERER,这个有点麻烦,不是每个站都支持。。。
4、在页面中放置一iframe,地址就是主体网站。然后等访问完成后302跳转到真正的页面,图片就能正常了
5、用URL转发的形式,如:image.php?url=image.path.jpg,通过这种方式,几乎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不能走CDN了。真可惜啊。怎么办呢??生成本地图片后,再由CDN转发?不太现实)

基本上就上述的方法了,如果你还有新方法,请告知

Tags: 盗链

如何解决iOS 4.3版本中safari对页面中5位数字的自动识别和自动添加样式

MD,在页面里,只要有5个连在一起的数字,就会被自动加上了链接。这个数字会被浏览器自动认为是电话号码。
这个问题真的很纠结,好好的文章突然变得全是链接,放在谁身上谁也不舒服啊。
但是否能解决呢?原来在4.3的时候是可以的,但新版的IOS却反而没办法了。
原来的版本只要这样:

<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phone=no" />
可是现在都不可以了。
而且,现在网上找到的资料,都是上面那句话。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它。
除非象支付宝那样用恶心的方法:
<button class="t-balance" style="background:none;padding:0;border:0;">95009.00</button>元
转成类似于button的办法,让safari不能给他加链接。。。
但没有什么更佳的方法。郁闷

Tags: safari

关注:师生网络——可视化学术家族树介绍(Specification)

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挺感兴趣的。
几年前,微软出过一个实验性的搜索叫做:人立方,但没有更多的接口和参数。虽然很早之前SNS的建立依据就是每六个人就会通过各种关系认识。人立方却不太一样,他是基于很多的内容搜索来判断他们之前是否有关系,虽然不是特别准,但多少你会发现其实原来你可以认识这么多人,表面上好象你们真没有关系,但仔细看看,好象却真的有点关系。
OK,这篇文章我看到的时候,感觉有点象这种概念,事实上,我在之前就在想,怎么样将一部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理理清,比如那些经典的小说,很多人在看完一遍两遍三遍后都理不清那之前的关系。比如,射雕里面的人物超多,很多人的关系也很乱,如果再算上,神雕和倚天屠龙记,这三部曲,能够在看到一个人名后把相关的人物连接起来的人还真的不多。好象现在也确实有人在做这种事情,但纯人工的太累了吧?
下面的这篇文章其实和那种开枝散叶的人物关系真的不太一样,但多少接触接触吧。。。
----------开始上原文

什么是可视化学术家族树?

可视化学术家族树是继承于微软学术搜索的,以树形可视化图形,展现学者间师生关系的学术关系查询与展示平台。

家族树的用途?

为用户提供与展示学者间的师生关系,方便用户更好的了解一个学者极其相关学者。

如何才能使用学术家族树?

1、 你需要一台电脑

2、 你需要一个浏览器,不论IE, Firefox, Chrome, Safari,还是Opera(国产的那几款如傲游,360等也可以)

3、 微软的Silverlight(银光)插件,下载地址:http://www.microsoft.com/silverlight/(什么?不知道?好吧,这是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42429.htm

4、 然后,然后,输入网址就可以用了。

那么网址是什么?微软学术搜索: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不过,家族树暂未上线,请大家稍等片刻,可以先用用其它的功能,看看作为一款学术搜索平台,是不是符合你的口味呢?

下面进入正题。

Spec

作为一个网站,或者说是一个搜索页面,一个用来搜索和展现师生关系的网页。整体架构按照网站的标准来分,可以分成两部分——前端与后端。

前端为界面的设计及数据的展示,后端为数据的获取与存储。

每一款软件必然会有自己的主打招牌,也会有许许多多的特点。成功的软件不一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但至少要有特点。我们的特点是什么?

前端:

1、 最直观的界面布局

做数据的可视化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当你手上有大量的数据时,以怎样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能够让用户看得清晰明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们 许久,因为我们的屏幕大小是有限的,人眼一次性可以接受的信息量也是有限的,既然是做可视化,也不能简简单单的列一个列表出来就了事。那么该怎么做呢?在 我们统计的数据中,拥有最多学生的学者一共拥有102个学生(直接学生),这102个学生目前分布在近40个不同的研究机构(含公司与高校),要将这 102个学生与40个机构展现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有密集恐惧症的朋友们,你们肯定不情愿看见屏幕上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点吧?

这是去年的一张测试图,你能满意吗?这人的学生还不算很多。

 

下面是我们前段时间的一个版本,有没有觉得很恐惧?

 

不过,经过数周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是克服了这个难题,想出了一种根据人数及其影响力与相关程度的聚类分布方式,随时为用户呈现出简约清晰地界面,不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任何的密集恐惧感。相信当你真正使用时,心里应该会比较舒坦。

 

2、 华丽的展现动画

或许是因为基于silverlight平台的缘故,动画制作变得非常简单。而在我们的师生关系展现中,由动画带来的视觉效果毫无疑问的会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后端:

1、 最全的真实数据

“最全”这两字,在任何地方可能都有夸张的嫌疑,在这里也不例外,毕竟谁也不敢保证我们的数据就一定是最全的。也许许多人来使用我们家族树时,并没 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于是他会放弃使用我们这款平台,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能猜到谁跟谁有师生关系,我们的一切数据都是有 根据的,即在大家都可以访问到的网页上说明了谁与谁是师生,只有这样的数据才有可能被我们收录。并不是说你读了谁谁的研究生,但你不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就 可以猜到的。例如以下的作者主页里,就写明了他们的学生信息。

http://www.une.edu.au/staff/nrei3.php

http://www.math.ttu.edu/~barnard/vita.html

虽然不太好找,但还是存在的。

为什么说是最全?在互联网上,也出过不少的学术家族树网站,不过都不怎么给力,而且仅仅是针对某一领域,相比于他们,我们的数据更加的丰富。在微软 学术搜索里面有超过1000万的学者信息,其中有60多万目前我们发现了其个人主页。我们的工作之一,正是在这些个人主页上去挖掘师生关系。当然,这样能 够获取到的信息并不多,因为大多人的主页上未必会写上师生的信息。当然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数据源,如Wikipedia,Mathematical Genealogy Project等等,虽然最终获取的总量并不大,但也比市面上其他所有网站的信息要全面地多的多了。我们的所有数据都是有根据的,绝不是自己猜测的,在这 点上我们与清华大学的arnetminer走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它们是经过论文的合作网络分析出师生关系,但这种分析往往准确度不高,并且没有足够的信服 力,用户们经常会发现错误的关系,这会极大的影响我们的心情。

数据不全这是必然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为用户提供了编辑的窗口,希望用户们能够帮助我们去填充与校正更多地数据,当然前提是用户要提供证据(比如某个页面url)来支撑填充的数据。这样既可以让他人更加了解你,也能让我们的数据更加丰富,更准确。

我们目前一共搜集了15对师生关系对,且每一对都有其出处,如果你没有发现你,希望您能主动加入进来。或许将来某一天,当学术搜索与社交网络融合在一起时,家族树会更加显示出其用处。

 

2、 最快的反应速度

所有的数据都是存放在数据库中的,当数据很小时,查询是很快的,但是当数据超过千万时,速度可就没那么快了。正常的用户是没有心情去花几十秒几分钟 等待一个页面的更新的,这太浪费人的生命了。在我看来,任何搜索引擎,用户所能忍耐的极限时间,是不会超过5秒的,通常都在2秒以内。是的,既然要搜索, 那必然是要建立索引的,而我们正好就为我们的学术家族树建立的索引服务器(Index Server),所有的查询都能在毫秒级别的时间内获得输出结果。是的,你想搜谁,你就搜谁,秒搜秒看,其乐无穷。

挑战无处不在,哪怕傍着微软的大腿也不例外。学术家族树的编码阶段已经结束,现在正处在测试阶段,大约在12月底,就会与大家正式见面的。心动了吗?心动不如行动,收藏我们的博客,等待我们的Release,哇哈哈哈哈~~~

-------------------

关注一下人立方:http://renlifang.msra.cn/

上面的文章来自于:http://www.cnblogs.com/rosting/archive/2011/11/27/2264758.html

Yii for SAE 提交到google code

Yii for sae终于提交到了google code了。

yii framework for sina sae platform. 初步实现将yii framework 移植到 sina SAE云平台。 assets目录生成到storage中,runtime则是用memcached来实现, 也因此需要激活storage和memcached。 几乎不需要改原来的代码,如果需要设置主从数据库,请另外加一个components节点:sdb,配置信息与db一样,但需增加一个 'isSlave'=>true,即OK。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model都请继承SaeActiveRecord?

配置信息中,在params里增加 'params'=>array(

'sae'=>array(
'storage' => array(
'assets' => 'assets', 'runtime'=>'runtime',
), 'db'=>array(
'slave'=>'sdb', 'master'=>'db',
)
),

);
----
配置起来是不是很简单?
当前目前还是有一点问题的

  1. 比如对于文件的LOG暂时无法实现,准备使用memcache存储部分,等到了一定大小后,扔到storage中存储。
  2. GII暂时还不能在线上使用,这个有点纠结,因为GII是需要生成文件 ,而sae平台不支持生成文件。如果扔到storage中,效率又不能保存。如果扔到memcache中。include之类的又不知道是否能够完美实现?纠结中。。(生成到storage?然后下载?扔到models目录中?这多没意思,与其这样,还不如本地建好model,然后SVN上传呢)
  3. 好象cdbcache是用了sqlite,原本看代码里是能够自动生成的,但在线上,怎么搞呢?存到storage中又没有效率?哎。。。

不过,暂时基本功能都实现了,嗯项目地址是:http://code.google.com/p/yiiforsae/

Tags: yii, s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