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能够让人怀念,有些事总带着些许遗憾,有些小事 或许能带来快乐。
所以,偶尔记一下,也能够把心情传递出来
1、魔方
买了一个魔方,还是那种质量不错的,可惜,N年不玩,只能玩出一层来。当然以前读书的时候也没有把整个六面都玩出来,证明本人智商还是有限。傻笑
2、生日
忘记了一个兄弟的生日,直到人家电话过来邀请吃饭才想起,却又没空。唉。下次回请吧。遗憾
3、吃饭
小东西吃饭现在会挑食了,对于那些胡萝卜面之类的不再有太大兴趣,非要吃和我们一样的东西。看来是看大了。欣慰
4、爸爸
爸爸,这是小家伙唯一能够正确、准确、清晰的发音,其他的发音都仍然模糊,老婆很郁闷,随便怎么让他叫,都是叫爸爸。狂笑
5、相册
picasaweb相册的图片都显示不了了。实在让人心烦。郁闷
6、手机
G1观望中,又有人在做小白鼠了。等她用几天问问感受,我再考虑。目前想买的原因有:1.与google服务整合2.linux系统3.可以装amp服务4.也属于多点触摸5.可能开发起来会比较方便6.键盘空间大。缺点当然也有:不能聊天、不能看股票、软件肯定没有WM,SB系统上多,滑盖容易松动。但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手机。偷笑
最近可能会发生的事。
1、水月小孩应该快生了吧
2、未来同事本周应该可以跳槽结束来我们单位了吧
3、国庆前要经常加班了吧
乱猜测一下。呵呵
对于这篇文章,目前看来还是相对比较正面的,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孩子有病家长吃药。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棍棒下出孝子,然而随着现在的网络发达,各种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接受的知识也更多的情况下,很多人在棍棒下都选择了逆反。
如今我也是一个小孩的父亲了,对于这类事物我也就相对关心了一点,杨教授的电击疗法让人心寒。突然想起自己在小时候,迷上电子游戏的时候,父母的无奈,然而在几年后,虽然仍然喜欢这类的东西,却已经没有那样的迷恋了,对于玩游戏也有了自己的标准。不过也总是经历了那些年代,大概有6、7年时间吧。虽然说人生有多少个6、7年?偶尔在和姑姑吃饭的时候,她就说了,其实是因为在她们那个年代没有这种网络、游戏等,如果有的话,谁能保证不能上瘾?其实我更多的时候是认为,游戏、网络纯粹是一个逃避现实的方法。当在现实生活中处处被人比(学习、生活等),压力陡增的情况下,游戏中的胜利何尝不是缓解压力的方法呢?为什么会迷恋?那多数是你受到的压力太大了,却无法逃避,只有选择这种办法(当然是随便说说,不过也有我自己的想法。虽然小孩刚刚出生没多久,但我想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总还是一个好事。我们这个年龄都是看成长的烦恼长大的,小时候最羡慕的就是西弗一家了。小孩没压力。即使mike门门是C,开萝门门是A,可他们也没有对MIKE强制要求什么)
以下是新闻内容,我是从cnbeta上复制而来
新闻来源:中新网
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和北京军区总医院举办的中国《家庭预防网瘾指南》研讨会在京举办。会上,戒掉网瘾的小宁、小康(化名)第一次勇敢面对专家和公众,说 出自己网瘾背后的酸甜苦辣……“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儿子,你真的变了。”对比了儿子进入基地训练前后的照片,网瘾少年小宁(化名)的母亲感叹道。 据了解,这名叫小宁的男孩日前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接受了为期40天的网瘾治疗。与其他网瘾治疗机构不同的是,基地有近2/3的课程内容需要家长参与,用“孩子有病,家长吃药”的家庭疗法治网瘾,至今已将数千名网瘾患者从虚拟世界里拉了出来。
7月8日,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和北京军区总医院举办的中国《家庭预防网瘾指南》研讨会在京举办。会上,戒掉网瘾的小宁、小康(化名)第一次勇敢面对专家和公众,说出自己网瘾背后的酸甜苦辣。
初中时的小宁,“成绩很好,也很快乐”。在他看来,像家里买车买电器的大事,父母都要征求自己的看法。“我有一种被这个家需要的感觉,学习上也有了动力”。
高中以来,小宁与父母的沟通明显减少。随着课业压力的增大,在学习和成长上的烦恼和困惑层出不穷,他的性格愈发暴躁,与父母的摩擦也日益增多。对家庭失望的小宁从此对“电子鸦片”上瘾,在网络中寻找快乐,无法自拔。
“虽然网络成瘾的形成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因素,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家庭是否和谐。”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中国青少年心理 成长基地主任陶然指出了网瘾预防与家庭的关系,“通过对4000多个家庭的4000多例网瘾患者及北京16所高校、全国31个省市的调查,我们发现网络成 瘾主要缘自家庭原因,家庭因素占60%~80%的比例。”
小康坦言自己逃入网络世界是迫于父亲“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高压政策。父亲对事事要求完美,希望小康能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找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父亲过于沉重的要求让小康感到自己永远满足不了父亲的期望,“我找到网络的虚拟世界,开始在另一个世界寻求成功的满足感”。
像小康这样因此陷入网瘾并不鲜见。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家庭周末报高级顾问贺淑曼介绍,家庭教育的弊端对子女网瘾的形成亦 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青少年在面对学校和社会的压力时迷茫、无所适从,从而给网络的入侵以可乘之机;家长对完美主义的推崇,也常常导致孩子没有自信心,感 觉生活和学习都不快乐。相反,在网上玩游戏特别快乐、特别美好,子女能得到满足感。
据了解,目前,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在校救治的网络成瘾青少年近50名,这一数字在寒暑假期间会成倍增长。这些青少年的家庭或多或少存在不和谐因素。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一项调查表明,这些孩子76.3%的家庭生活不和谐或父母感情不融洽;61.1%的父母教养方式明显不一致,父亲以专 制或忽视型教养较多,母亲以溺爱教养较多;52.3%的孩子评价父母缺乏温暖和理解;49.8%的父母以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为主;40.6%的父母对孩 子过度干涉或保护。
在研讨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伍晓东同时指出,进行网络教育,家长自身对网络的认知是关键。
据了解,54%左右的家长对网络一无所知,对一些家长可以用“谈网色变”来形容。陶然建议开办“家长课堂”,培训“称职父母”。他认为,很多青少年上网,是由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造成的。要改变孩子,就要先改变他们的家长。
伍晓东建议,家长甚至可以尝试跟孩子一起玩网络游戏,并且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受。如果家长一看到孩子上网就制止,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更易沉迷网络中无法自拔。
“孩子有病家长吃药”,要让孩子克服网瘾,家长必须要改变。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认为,基地从中国家庭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教育治疗模式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