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在win下面进行开发的人员,在做压力测试时,都是采用了apache自带的ab.exe进行测试的。工具虽然小,但也算强大。只是Ab的数据不是 特别准确。
除此之一,还有一些工具可以做压力测试,如loadRunner,webbench等。现在我就做一点小小的介绍。。
» 阅读全文
Submitted by gouki on 2010, March 5, 9:32 AM
大多数在win下面进行开发的人员,在做压力测试时,都是采用了apache自带的ab.exe进行测试的。工具虽然小,但也算强大。只是Ab的数据不是 特别准确。
除此之一,还有一些工具可以做压力测试,如loadRunner,webbench等。现在我就做一点小小的介绍。。
» 阅读全文
Submitted by gouki on 2010, March 2, 5:06 PM
gouki这个词对我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
从第一次玩街机游戏《street fighter》开始,就大致了解了SF的人物,也在一些【格斗天书】中发现了gouki(查看百度百科)这个名字。在那个没有拳皇的时代,gouki就是巅峰的代名词,于是乎,那时候就大言不惭的称呼自己为gouki了。
细细算来,以gouki为笔名、网名、其他的呢称等至今也有了15年左右了。其实已经很多年没有玩SF了,只是突然想怀念一下。再加上博客的作者又是以gouki为名,所以查看了一下搜索引擎,看看如果搜索gouki,能否搜到本站。
果然。。。。
这样的数字还是很让我开心的啦。HOHO
Submitted by gouki on 2010, March 2, 10:25 AM
邓榕的笔记,值得一观。
突然发现自己好久没有定下心来看书了。不管是技术类书籍还是文学类,又或者管理类的书籍,真的好久没有定下心来看书了。以前还能做到每天晚上看半小时到一小时呢,现在。。。几个月没翻书了(电子书不算),更别挺看书笔记了。
原文地址为《Don’t make me think》笔记,内容如下
很多年前就看过《Don’t make me think》的第一版,第二版在书架上很久了,这两天才翻看。温故知新,笔记如下:
--EOF--
因为这些东西涉及到用户体验,所以,我就复制了下来,偶尔看看也行。毕竟看不了书,看笔记也好的。笔记毕竟是读书时记录下来的要点。
Submitted by gouki on 2010, March 1, 9:13 PM
【内容全是转载,觉得挺有意思。。。】
我想这让人难以置信,但是通过Twitter和电子邮件渠道蜂拥而来的报道表 明:许多参加程序员面试的求职者根本就不会编程,看看迈克·林最近的邮件就知道了:
《为啥程序员 都不会编程呢?》 这篇文章让我改变了面试的方式。以前面试我开始都以营造融洽气氛为主。正如你提到的,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太耗费时间了,大多数应聘者根本就 不会技术。因此我以技术问题作为开头来面试应聘者,刚开始的时候,问题的难度是从容易逐渐变难。后来我发现反过来的话,甄别应聘者的速度会快些,即难的问 题先问(前提是难的问题必须属于“工作必备技能”一类的问题)。多数面试仍然会花上20分钟作用,因为回答和评估仍然需要花上一些时间。但是这对于之前” 先营造融洽气氛“的面试方式来说一个相当大的改进,而且还可以通过电话方式来完成。
在读了你的文章之 后,我开始通过电话,网络会议方式进行编程面试,甄别不会编程的应聘者(也就是大多数人)所需时间降到了15分钟左右。
我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时间还是2007年,三年后当我再次听人说应聘编程工作的绝大多数所谓的程序员竟 然不能写一小段程序时,我震惊了,但是也并没有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需要清楚的是,难是一个相对的词汇——我们不是指那种复杂的有如Google计算机专业 研究生难度的面试题。我们给应聘者做的都是一些极其简单的题目,但是他们不会。这就相当于你想雇一位卡车司机,但是却发现90% 的应聘者竟然找不到油门和变速挡。
我也同意,这有些疯狂,但是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而且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在招人时常见的问题。
你需要通过这种简单的技术面试题来筛选掉这些伪程序员的大军。 我在前面提到过的,通过电话筛选是个明智的选择。不过通过网络方式来筛选效果要更好,并且更自然些。
Submitted by gouki on 2010, February 26, 9:09 AM
再次看阿凡达,距离上次是一个月后的事了。
上次是在曹扬影城,普通3D版的,为了这个imax 3D,老婆是念叨了很久了,正好她去莱福士,看到这个加场,就买了票,最后一排的。
12点半的电影。上完课后回家睡了一个小时,11点半起床,打车去了莱福士。
15米高, 20米宽的屏幕看起来是爽。唯一不爽的是,眼镜好象有点差。(我去之前想了想,这么大的屏幕,我应该可以不用戴眼镜吧?果然,象我这种300度以内的眼镜男,不戴眼镜也看的很清楚)
效果嘛。。比普通的3D确实有改进,普通的3D看上去,就象浮在眼前,而imax的却有点身临其境 的感觉(当然这只是自己的看法,也可能每个人确实不一样)
这么大的屏幕,原来没注意的一些细节也能够完善的表现出来了。
只是午夜场看的太累。而且又是周四。
180的票加上打车费,一下子升级到了230。。。不过还算物有所值吧。虽然这个代价大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