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 RSS 2.0 订阅 膘叔的简单人生 , 腾讯云RDS购买 | 超便宜的Vultr , 注册 | 登陆
浏览模式: 标准 | 列表2012年02月的文章

关注:移动开发中HTML5能否替代本地程序?

标题很有诱惑力,所以我略看了一下并且转载了。在我现在的工作中就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是该坚持HTML5还是坚持 native的程序?还是两者混用。HTML5的好处当然有,可以随时更新新的样式。native的话就不行,但是内存消耗会小上很多。而且很多基于后台运行的任务,HTML5也不能完美实现。所以混用就成了现在大多数人的用法(用native做外包装,捕获HTML发送的一些接口、事件,这样就几乎可以两全其美了)。比如淘宝HD、add资讯、flipboard等。但是从工作量来说,就麻烦了。找一个好的IOS、androidOS开发人员容易,找一个Javascript开发人员难啊。UI是也是HTML和native之间永远的痛

不乱说,上原文:原文来自: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73420.htm
新闻来源:涂雅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到移动互联网这个领域,选择HTML5做跨平台的解决方案,还是针对不同的平台开发,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早期的技术选型很重要,稍有不慎,后患无穷,是超前使用HTML5,还是稳妥地针对性开发,或者两者折中? 随着移动设备越来越先进,对HTML5的支持度越来越高,我们进军移动领域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是选择HTML5和还是Native(用 原生 代码编写的本地程序)?HTML5的前景无疑是诱人的,一句“Write once, run anywhere”就可以秒杀一切。笔者最近两年来对HTML5与Native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觉得两者之间不能仅仅是二分法来选择,还要根据企业自身 的情况、团队的构成、公司的战略以及产品的特点来综合选择。

HTML5的发展前景我无疑是非常看好的,各大公司也不遗余力的推动,目前主流的三大智能机操作系统iOS、Android和WIndows Phone都已经支持大部分的HTML5特性。而移动设备硬件军备竞赛也为HTML5扫清硬件障碍。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我判断是在三年以内甚至更快,移 动设备运行HTML5将会完全没有压力,无论是标准还是硬件。现在主流的智能机已经配置双核浏览器和1G及以上的内存,今年再出智能机没这个配置你都不好 意思发布了。

谈谈HTML5

1.HTML5可以让你摆脱对平台的依赖,用户打开浏览器,直接就可以访问你的应用,而不需要经过各种Store的审核。

2.实时更新,通常平台的审核都需要七个工作日左右的时间,如果你发布之后发现问题怎么办?Web方式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3.Write once, run anywhere?

这是多少程序员的梦想,也曾经是Java让人心动的地方,但真正做过跨平台解决方案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一句口号而已,跨平台没那么容易玩转的。没 错,HTML5可以实现Write once, run anywhere,但我们总不能写一个Hello World来run anywhere吧。不同平台有自己的特性,不同平台用户也有自己的操作习惯,如果你想讨好所有人,也就意味着你无法讨好任何人。

4.减少开发工作量或者让开发变得更简单?

对老板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诱人话题,因为工作量的减少就意味着节省更多的钱,没有老板不喜欢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而且目前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移动设备 开发人员特别是iOS开发人员非常不好找,因为技术好的都自己做应用了,人家自己也能赚个月薪上万甚至更多,为什么要进你的公司?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事业, 拥有无限可能,还可以充分享受自由。但如果可以充分利用HTML5,那么我们就可以招聘Web前端的开发人员来构建移动应用,这样就不愁招人的有问题。因 为在许多人的眼里,HTML5/CSS/Javascript都是没多大技术含量的东西,实在找不到人,找些实习生学学也就会了。

但问题是,工作量真的会减少吗?技术门槛真的那么低么?答案是NO!

我曾经花了半年的时间去开发一个基于HTML5的移动框架,用来模拟Native应用,让HTML5应用看起来尽可能看起来像本地应用,注意:是 像。这有点像jTouch,但不一样的是,它能和Native程序很好地交互,并且能调用本地资源等等特性。但最后结果确不是那么令人满意,比如 HTML5在动画切换的时候,有时候候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当然你可以告诉我把动画效果关了,但这看起来很死板,最后我不得不关闭某些动画。而用 Objective-c编写程序就没这么多事了,几句简单的代码可以实现很酷的动画,用HTML5需要更多的代码,甚至根本无法实现。

而且移动设备上的HTML5开发对开发人员的技术有非常高的要求,不是一般的Web前端人员能解决的,通常拥有这样技术的人才,工资水平也不会比 Native开发人员低多少。如果你仅仅是要开发一个移动设备上的网站,这会简单很多,但如果你希望模拟Native应用,并且拥有较高的效率和优雅的用 户体验,这就很有技术含量了。不要小看Javascript这类Web开发语言,通常我的看法是越简单的语言越会体现出技术人员的水平,特别是规划设计能 力。

5.其它问题,资源调用的限制,比如说在iOS中有Javascript运行不能超过15秒的限制,不能调用本地硬件设备(如相机等),无法使用推送服务等。
如何选择?

是否这样,我们就不要选择HTML5了呢?我在前面说过:“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团队的构成、公司的战略以及产品的特点来综合选择”,我最近在关于 HTML5讨论的微博上也有谈到:“HTML5是战略性方向,Facebook和Google已经布局,Google Mobile在iPhone上的体验可以媲美Native。基本上Native+Web App可以秒杀多数应用,如果不愿意受制于各种Store,单独的Web App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对于游戏类和对硬件环境依赖严重的应用,只能是是Native”,相关链接:摘录微博——对移动互联网的一些看法。仅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HTML5是一种趋势,在未来三至五年,HTML5将会取代很多本地应用,但就像多年前我们一直在谈B/S架构取代C/S架构一样,这需要一个过程。

通常在HTML与Native之间,我们有三种选择——HTML5、Native App以及HTML5+Native,HTML5就是指纯Web的移动应用,用户需要打开浏览器,然后输入应用的网址访问。Native指的是基于特定平 台开发的应用。Native+HTML5实际上是一种加壳的方式,将HTML5用和浏览器封装起来,但这对用户是不可见的,用户没有任何异物感,和 Store上下载的App没有什么两样。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推崇HTML5+Native的,这种加壳的方式,可以让你享受Native与HTML5的双重好处,但缺点是对技术含量要 求较高。当然我这里指的不是简单地把HTML5封装到一个浏览器里面,Native与HTML5会有许多的交互,实际上这有点像混合硬盘,我们即便享受 SSD的快速,但我们又想获得机械硬盘的高性价比。我认为在5-10年内,这都会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当HTML5和硬件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我们再完全转向HTML5成本也会非常低的。

如何做?

假定现有一个对本地环境依赖不那么严重的项目,如微博客户端,各种社交美食甚至LBS应用,我们都可以采用HTML5+Native。如图所示,我 们可以将核心的代码Core层用封装起来,这个代码和平台无关,主要是业务逻辑以及和Shell的交互,代码用Web语言编写。在Core层上我们再根据 不同的移动平台制作不同的UI。最后我们将上述两层放到各平台的Shell中,这个Shell主要是由浏览器来完成工作,当然还包括一些硬件操作和读取本 地资源,如GPS、重力感应、相机调用、地图、推送通知或者IAP等。



我们可以把Web的升级部分部署到服务器上,用户运行App后,App会向服务器讲求获取最新的Web程序并下载运行,这样可以达到跳过各种 Store的更新审核,达到快速更新的目的。而且假如用户无法访问互联网,我们可以让用户使用上一个版本的程序,不会像纯Web App那样要求用户一定要联网。

好处

1.用户可以离线使用

2.更新下载量及少,可以全部更新,也可以选择替换部分文件

3.代码很安全安全,众所周知Web应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代码安全的问题,但现在我们可以将Web代码全部加密,本地应用解密后再运行,大大的提供了代码的安全性。

4.可以通过浏览器作为中介充分利用Native的好处,比如说可以使用GPS、照相机、本地相册、读取本地联系人,也可以使用推送功能等,最重要的是,某些Web无法实现的功能,我们可以利用Native来实现。

5.跨平台,多数核心代码不用重写,Javascript的代码用得好的话,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用到,包括移动应用、移动网站、PC网站、各种浏览器 插件,甚至可以用WebKit封装作为跨平台的应用程序。诚然,这种方式并非完全跨平台,但这样也足以减少很多工作量了,特别是后期的维护。而且完全的跨平台是没有意义的,不同平台有自己的风格,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界面层还是需要针对性开发的。

坏处

我觉得最大的坏处是技术难度高,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浏览器封装几个HTML文件,那没什么技术难度,但如果要打造一个系统级的东西,这就很有技术难度了。这 要求有人要了解三个主流平台的浏览器特性,通晓Native程序的开发,要精通HTML5/CSS3/Javascript,最重要的是,要有较强 的架构设计能力。

如果要再找一个坏处的话,就是它不能满足所有的需要,它并不能代替Native,但我认为他可以替代大部的Native。
适合我们吗?

首先从产品的角度考虑,你的产品是否严重依赖于本地环境,比如说图像处理和华丽的游戏之类的。第二要考虑的是你的技术团队的构成,如果你们的团队有一个能 解决这些问题的牛人,并且有一些清通Web前端的人,那我觉得你可以考虑用这种方式。技术选型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后患无穷。第三个要考虑你们公司的战 略,对HTML5未来发展的看法,愿意在移动互联网上付出多少代价,是否愿意做前瞻性的事,是否愿意在前期投入较多的资源,是否允许试错等等。

杂谈

碎碎念
1、倒车:我还好,基本没什么问题,估计下一次就是换车位了(不知道名词术语怎么说来着),反正也就那样了。倒车,脚酸呐。。。

2、网站出国,速度还能接受,希望我这台VPS对应的服务器不要超售 我就开心了。水月说的200多MS,其实真不算什么了,要知道,以前在怒江双线机房,国内访问也得200多MS了。。

3、长宽,总还是有人打电话过来,但,其实问题依旧。算了,我也不想折腾了。如果他们愿意退钱是最好,否则我就忍忍吧。毕竟我原来出问题只是在打开我自己的博客才会出问题。现在我换到国外了,也不会出问题了。

4、开始尝试使用YII的CDataProvidor做后台数据列表,果然真的是超级方便,以前没用它,太可惜了。

5、小朋友开始读英文了,外教,主要不是为了学,是娱乐。幼儿园居然体罚,吃冷饭。虽然说小朋友是会犯错,但吃冷饭就不太上路了。怕小朋友在幼儿园有阴影,所以到外面报个学校学习学习。目前看来不错,只是,外教看上云邋遢了一点。其他还好,比在学校开心多了。(一周一节课,当然是比每天都上课开心,只是2年的费用贵了点。嗯,两台mac book pro没了)

咨询:现在访问博客快不快?

咨询一下访问本博客的朋友们,速度快吗?
如果有兴趣 ,请在留言的时候,贴一下PING的速度,谢谢。
因为,机器已经迁到国外了。HOHO,我估计是会有一点慢,但应该没有那么明显吧?

毕竟sablog还是以速度著称的。而且lnmp下面这一点小负载也不算啥。
原来同IP上的另一个站点为什么慢,是因为,它连接的国内的服务器,现在这个不会了。数据库也迁移过来了。

关于长宽

有时候真的不想再说什么 。
技术如果不到家,就不要出来混嘛。长宽在上海这么多年,除了头两年大家对他的口碑表示比较不错外,现在是越来越让人感到不舒服。
总之一句话,等这次到期后,坚决不再使用长宽,没有必要为了省这1~200块钱而天天受气。
看着别人免费升光纤,自己还得忍受龟速以及广告的纷扰,自然是觉得心里不平衡。
其实在用它的第一天我就后悔了,因为。。。我看到他的进小区的路由器居然毫无遮挡的扔在了楼道间,只是用网线包扎了一下。
退款,几乎是不可能的。google一下网上就知道了。
或许你说,我家的长宽还不错啊。希望你能一直笑下去,总之我是笑不下去了。原本以为我在家里也无所谓这些网络的,毕竟我不下载游戏、不玩网游,只是打开网页而已,当然便宜点就便宜点了。结果现在就这样了。
好吧,长宽你是大爷。我怕你了

参考网址:
1、http://it.sohu.com/20110418/n280313149.shtml
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5220228.html
3、http://people.rednet.cn/PeopleShow.asp?ID=662987
4、http://www.jdjsq.com/changkuan/changkuan_428.html?m=428
5、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47/2/826546.shtml

不多贴了,直接google,“长宽怎么退钱”,你会看到一堆这样的链接。

Tips:提升firefox的速度、降低内存消耗

当Firefox下载的文件过多时,firefox打开的速度也会越来越慢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尝试过。ctrl+j(下载列表),当这个列表的数据超过100条时,你会发现firefox也经常一卡一卡的,毕竟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直接用firefox下载文件。因此当一点击下载时,就会调用sqlite来读取里面的下载列表。也就导致firefox运行起来也超级卡

及时清空列表,你会发现firefox速度也快上了不少,而且,内存占用也会少上很多。
不是虚言,是真的。

当然,历史记录这玩意儿,也可以适当清除清除的。毕竟你也不需要保存几年前的记录吧?这个就仁者见仁了。

Records:4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