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是一直用apache的,所以对PHP-fpm的配置等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再加上以前一直有vampire挡在前面,所以也没有想过那么多,当然这一篇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内容。如果你之前什么都不了解,你就看一下。如果你已经了解了就一笑而过即可。
原文来自:https://www.zybuluo.com/phper/note/89081,转它还有一个小理由是文末介绍了php-fpm的慢日志,不过话说回来。我倒真是没有用过。所以记录一下下。
我在前面几篇中,很详细的讲述了php-fpm的各种介绍,和安装。今天来看一下它的配置文件php-fpm
的各种配置以及一些常见的优化。
php-fpm的安装目录
下面是我的平时的环境搭建php的各种安装目录,大家的基本也差不多。
centos等linux平台
/usr/local/php/php
/usr/local/php/etc/php.ini
/usr/local/php/sbin/php-fpm
/usr/local/php/etc/php-fpm.conf
mac平台
/usr/bin/php
/etc/php.ini
/usr/bin/php-fpm
/etc/php-fpm.conf
由于我开发以Mac为主,所以就用Mac的环境配置来学习。
php-fpm配置详解
这是搜索的一份还算算比较详细的php-fpm.conf
配置详解,我会针对性的修改下,当然php手册上也有详细的讲解:http://php.net/manual/zh/install.fpm.configuration.php
pid = /usr/local/var/run/php-fpm.pid
#pid设置,一定要开启,上面是Mac平台的。默认在php安装目录中的var/run/php-fpm.pid。比如centos的在: /usr/local/php/var/run/php-fpm.pid
-
error_log = /usr/local/var/log/php-fpm.log
#错误日志,上面是Mac平台的,默认在php安装目录中的var/log/php-fpm.log,比如centos的在: /usr/local/php/var/log/php-fpm.log
-
log_level = notice
#错误级别. 上面的php-fpm.log纪录的登记。可用级别为: alert(必须立即处理), error(错误情况), warning(警告情况), notice(一般重要信息), debug(调试信息). 默认: notice.
-
emergency_restart_threshold = 60
emergency_restart_interval = 60s
#表示在emergency_restart_interval所设值内出现SIGSEGV或者SIGBUS错误的php-cgi进程数如果超过 emergency_restart_threshold个,php-fpm就会优雅重启。这两个选项一般保持默认值。0 表示 '关闭该功能'. 默认值: 0 (关闭).
-
process_control_timeout = 0
#设置子进程接受主进程复用信号的超时时间. 可用单位: s(秒), m(分), h(小时), 或者 d(天) 默认单位: s(秒). 默认值: 0.
-
daemonize = yes
#后台执行fpm,默认值为yes,如果为了调试可以改为no。在FPM中,可以使用不同的设置来运行多个进程池。 这些设置可以针对每个进程池单独设置。
-
listen = 127.0.0.1:9000
#fpm监听端口,即nginx中php处理的地址,一般默认值即可。可用格式为: 'ip:port', 'port', '/path/to/unix/socket'. 每个进程池都需要设置。如果nginx和php在不同的机器上,分布式处理,就设置ip这里就可以了。
-
listen.backlog = -1
#backlog数,设置 listen 的半连接队列长度,-1表示无限制,由操作系统决定,此行注释掉就行。backlog含义参考:http://www.3gyou.cc/?p=41
-
listen.allowed_clients = 127.0.0.1
#允许访问FastCGI进程的IP白名单,设置any为不限制IP,如果要设置其他主机的nginx也能访问这台FPM进程,listen处要设置成本地可被访问的IP。默认值是any。每个地址是用逗号分隔. 如果没有设置或者为空,则允许任何服务器请求连接。
-
listen.owner = www
listen.group = www
listen.mode = 0666
#unix socket设置选项,如果使用tcp方式访问,这里注释即可。
-
user = www
group = www
#启动进程的用户和用户组,FPM 进程运行的Unix用户, 必须要设置。用户组,如果没有设置,则默认用户的组被使用。
-
pm = dynamic
#php-fpm进程启动模式,pm可以设置为static和dynamic和ondemand
#如果选择static,则进程数就数固定的,由pm.max_children指定固定的子进程数。
-
#如果选择dynamic,则进程数是动态变化的,由以下参数决定:
pm.max_children = 50 #子进程最大数
pm.start_servers = 2 #启动时的进程数,默认值为: min_spare_servers + (max_spare_servers - min_spare_servers) / 2
pm.min_spare_servers = 1 #保证空闲进程数最小值,如果空闲进程小于此值,则创建新的子进程
pm.max_spare_servers = 3 #,保证空闲进程数最大值,如果空闲进程大于此值,此进行清理
-
pm.max_requests = 500
#设置每个子进程重生之前服务的请求数. 对于可能存在内存泄漏的第三方模块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设置为 '0' 则一直接受请求. 等同于 PHP_FCGI_MAX_REQUESTS 环境变量. 默认值: 0.
-
pm.status_path = /status
#FPM状态页面的网址. 如果没有设置, 则无法访问状态页面. 默认值: none. munin监控会使用到
-
ping.path = /ping
#FPM监控页面的ping网址. 如果没有设置, 则无法访问ping页面. 该页面用于外部检测FPM是否存活并且可以响应请求. 请注意必须以斜线开头 (/)。
-
ping.response = pong
#用于定义ping请求的返回相应. 返回为 HTTP 200 的 text/plain 格式文本. 默认值: pong.
-
access.log = log/$pool.access.log
#每一个请求的访问日志,默认是关闭的。
-
access.format = "%R - %u %t \"%m %r%Q%q\" %s %f %{mili}d %{kilo}M %C%%"
#设定访问日志的格式。
-
slowlog = log/$pool.log.slow
#慢请求的记录日志,配合request_slowlog_timeout使用,默认关闭
-
request_slowlog_timeout = 10s
#当一个请求该设置的超时时间后,就会将对应的PHP调用堆栈信息完整写入到慢日志中. 设置为 '0' 表示 'Off'
-
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 = 0
#设置单个请求的超时中止时间. 该选项可能会对php.ini设置中的'max_execution_time'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没有中止运行的脚本有用. 设置为 '0' 表示 'Off'.当经常出现502错误时可以尝试更改此选项。
-
rlimit_files = 1024
#设置文件打开描述符的rlimit限制. 默认值: 系统定义值默认可打开句柄是1024,可使用 ulimit -n查看,ulimit -n 2048修改。
-
rlimit_core = 0
#设置核心rlimit最大限制值. 可用值: 'unlimited' 、0或者正整数. 默认值: 系统定义值.
-
chroot =
#启动时的Chroot目录. 所定义的目录需要是绝对路径. 如果没有设置, 则chroot不被使用.
-
chdir =
#设置启动目录,启动时会自动Chdir到该目录. 所定义的目录需要是绝对路径. 默认值: 当前目录,或者/目录(chroot时)
-
catch_workers_output = yes
#重定向运行过程中的stdout和stderr到主要的错误日志文件中. 如果没有设置, stdout 和 stderr 将会根据FastCGI的规则被重定向到 /dev/null . 默认值: 空.
当然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设置,用到了再说吧。
一些重要的设置
php-fpm进程分配
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说过了。在fasgcgi模式下,php会启动多个php-fpm进程,来接收nginx发来的请求,那是不是进程越多,速度就越快呢?这可不一定!得根据我们的机器配置和业务量来决定。
我们先来看下,设定进程的配置在哪里?
pm = static | dynamic | ondemand
pm可以设置成这样3种,我们用的最多的就上前面2种。
pm = static 模式
pm = static
表示我们创建的php-fpm子进程数量是固定的,那么就只有pm.max_children = 50
这个参数生效。你启动php-fpm的时候就会一起全部启动51(1个主+50个子)个进程,颇为壮观。
pm = dynamic 模式
pm = dynamic
模式,表示启动进程是动态分配的,随着请求量动态变化的。他由 pm.max_children
,pm.start_servers
,pm.min_spare_servers
,pm.max_spare_servers
这几个参数共同决定。
上面已经讲过,这里再重申一下吧:
pm.max_children = 50
是最大可创建的子进程的数量。必须设置。这里表示最多只能50个子进程。
pm.start_servers = 20
随着php-fpm一起启动时创建的子进程数目。默认值:min_spare_servers + (max_spare_servers - min_spare_servers) / 2。这里表示,一起启动会有20个子进程。
pm.min_spare_servers = 10
设置服务器空闲时最小php-fpm进程数量。必须设置。如果空闲的时候,会检查如果少于10个,就会启动几个来补上。
pm.max_spare_servers = 30
设置服务器空闲时最大php-fpm进程数量。必须设置。如果空闲时,会检查进程数,多于30个了,就会关闭几个,达到30个的状态。
到底选择static还数dynamic?
很多人恐惧症来袭,不知道选什么好?
一般原则是:动态适合小内存机器,灵活分配进程,省内存。静态适用于大内存机器,动态创建回收进程对服务器资源也是一种消耗。
如果你的内存很大,有8-20G,按照一个php-fpm进程20M算,100个就2G内存了,那就可以开启static模式。如果你的内存很小,比如才256M,那就要小心设置了,因为你的机器里面的其他的进程也算需要占用内存的,所以设置成dynamic是最好的,比如:pm.max_chindren = 8, 占用内存160M左右,而且可以随时变化,对于一半访问量的网站足够了。
慢日志查询
我们有时候会经常饱受500,502问题困扰。当nginx收到如上错误码时,可以确定后端php-fpm解析php出了某种问题,比如,执行错误,执行超时。
这个时候,我们是可以开启慢日志功能的。
slowlog = /usr/local/var/log/php-fpm.log.slow request_slowlog_timeout = 15s
当一个请求该设置的超时时间15秒后,就会将对应的PHP调用堆栈信息完整写入到慢日志中。
php-fpm慢日志会记录下进程号,脚本名称,具体哪个文件哪行代码的哪个函数执行时间过长:
[21-Nov-2013 14:30:38] [pool www] pid 11877
script_filename = /usr/local/lnmp/nginx/html/www.quancha.cn/www/fyzb.php
[0xb70fb88c] file_get_contents() /usr/local/lnmp/nginx/html/www.quancha.cn/www/fyzb.php:2
通过日志,我们就可以知道第2行的file_get_contents 函数有点问题,这样我们就能追踪问题了。
----EOF----
本文纯转载,别计较太多,有些命令都是常用的。象ps 之类的。真正想用的时候就ps --help之类的运行一下即可。
---start---原文来自:http://www.cnblogs.com/xd502djj/archive/2011/03/01/1968041.html
在系统维护的过程中,随时可能有需要查看 CPU 使用率,并根据相应信息分析系统状况的需要。在 CentOS 中,可以通过 top 命令来查看 CPU 使用状况。运行 top 命令后,CPU 使用状态会以全屏的方式显示,并且会处在对话的模式 -- 用基于 top 的命令,可以控制显示方式等等。退出 top 的命令为 q (在 top 运行中敲 q 键一次)。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类似于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
可以直接使用top命令后,查看%MEM的内容。可以选择按进程查看或者按用户查看,如想查看oracle用户的进程内存使用情况的话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
$ top -u oracle
内容解释:
PID:进程的ID
USER:进程所有者
PR:进程的优先级别,越小越优先被执行
NInice:值
VIRT:进程占用的虚拟内存
RES: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
SHR:进程使用的共享内存
S:进程的状态。S表示休眠,R表示正在运行,Z表示僵死状态,N表示该进程优先值为负数
%CPU:进程占用CPU的使用率
%MEM: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和总内存的百分比
TIME+:该进程启动后占用的总的CPU时间,即占用CPU使用时间的累加值。
COMMAND:进程启动命令名称
操作实例:
在命令行中输入 “top”
即可启动 top
top 的全屏对话模式可分为3部分:系统信息栏、命令输入栏、进程列表栏。
第一部分 -- 最上部的 系统信息栏 :
第一行(top):
“00:11:04”为系统当前时刻;
“3:35”为系统启动后到现在的运作时间;
“2 users”为当前登录到系统的用户,更确切的说是登录到用户的终端数 -- 同一个用户同一时间对系统多个终端的连接将被视为多个用户连接到系统,这里的用户数也将表现为终端的数目;
“load average”为当前系统负载的平均值,后面的三个值分别为1分钟前、5分钟前、15分钟前进程的平均数,一般的可以认为这个数值超过 CPU 数目时,CPU 将比较吃力的负载当前系统所包含的进程;
第二行(Tasks):
“59 total”为当前系统进程总数;
“1 running”为当前运行中的进程数;
“58 sleeping”为当前处于等待状态中的进程数;
“0 stoped”为被停止的系统进程数;
“0 zombie”为被复原的进程数;
第三行(Cpus):
分别表示了 CPU 当前的使用率;
第四行(Mem):
分别表示了内存总量、当前使用量、空闲内存量、以及缓冲使用中的内存量;
第五行(Swap):
表示类别同第四行(Mem),但此处反映着交换分区(Swap)的使用情况。通常,交换分区(Swap)被频繁使用的情况,将被视作物理内存不足而造成的。
第二部分 -- 中间部分的内部命令提示栏:
top 运行中可以通过 top 的内部命令对进程的显示方式进行控制。内部命令如下表:
s
- 改变画面更新频率
l - 关闭或开启第一部分第一行 top 信息的表示
t - 关闭或开启第一部分第二行 Tasks 和第三行 Cpus 信息的表示
m - 关闭或开启第一部分第四行 Mem 和 第五行 Swap 信息的表示
N - 以 PID 的大小的顺序排列表示进程列表(第三部分后述)
P - 以 CPU 占用率大小的顺序排列进程列表 (第三部分后述)
M - 以内存占用率大小的顺序排列进程列表 (第三部分后述)
h - 显示帮助
n - 设置在进程列表所显示进程的数量
q - 退出 top
s -
改变画面更新周期
第三部分 -- 最下部分的进程列表栏:
以 PID 区分的进程列表将根据所设定的画面更新时间定期的更新。通过 top 内部命令可以控制此处的显示方式
pmap
可以根据进程查看进程相关信息占用的内存情况,(进程号可以通过ps查看)如下所示:
$ pmap -d 5647
ps
如下例所示:
$ ps -e -o '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 其中rsz是是实际内存
$ ps -e -o '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 | grep oracle | sort -nrk
其中rsz为实际内存,上例实现按内存排序,由大到小
在Linux下查看内存我们一般用free命令:
[root@scs-2 tmp]#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266180 3250004 16176 0 110652 2668236
-/+ buffers/cache: 471116 2795064
Swap: 2048276 80160 1968116
下面是对这些数值的解释:
total:总计物理内存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
Buffers/cached:磁盘缓存的大小。
第三行(-/+ buffers/cached):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第四行就不多解释了。
区别:第二行(mem)的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第一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内存是16176KB,已用内存是3250004KB,其中包括,内核(OS)使用+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如上例:
2795064=16176+110652+2668236
接下来解释什么时候内存会被交换,以及按什么方交换。 当可用内存少于额定值的时候,就会开会进行交换。
如何看额定值:
cat /proc/meminfo
[root@scs-2 tmp]# cat /proc/meminfo
MemTotal: 3266180 kB
MemFree: 17456 kB
Buffers: 111328 kB
Cached: 2664024 kB
SwapCached: 0 kB
Active: 467236 kB
Inactive: 2644928 kB
HighTotal: 0 kB
HighFree: 0 kB
LowTotal: 3266180 kB
LowFree: 17456 kB
SwapTotal: 2048276 kB
SwapFree: 1968116 kB
Dirty: 8 kB
Writeback: 0 kB
Mapped: 345360 kB
Slab: 112344 kB
Committed_AS: 535292 kB
PageTables: 2340 kB
VmallocTotal: 536870911 kB
VmallocUsed: 272696 kB
VmallocChunk: 536598175 kB
HugePages_Total: 0
HugePages_Free: 0
Hugepagesize: 2048 kB
用free -m查看的结果:
[root@scs-2 tmp]#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189 3173 16 0 107 2605
-/+ buffers/cache: 460 2729
Swap: 2000 78 1921
查看/proc/kcore文件的大小(内存镜像):
[root@scs-2 tmp]# ll -h /proc/kcore
-r-------- 1 root root 4.1G Jun 12 12:04 /proc/kcore
备注:
占用内存的测量
测量一个进程占用了多少内存,linux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方法,/proc目录为我们提供了所有的信息,实际上top等工具也通过这里来获取相应的信息。
/proc/meminfo 机器的内存使用信息
/proc/pid/maps pid为进程号,显示当前进程所占用的虚拟地址。
/proc/pid/statm 进程所占用的内存
[root@localhost ~]# cat /proc/self/statm
654 57 44 0 0 334 0
输出解释
CPU 以及CPU0。。。的每行的每个参数意思(以第一行为例)为:
参数 解释 /proc//status
Size (pages) 任务虚拟地址空间的大小 VmSize/4
Resident(pages) 应用程序正在使用的物理内存的大小 VmRSS/4
Shared(pages) 共享页数 0
Trs(pages) 程序所拥有的可执行虚拟内存的大小 VmExe/4
Lrs(pages) 被映像到任务的虚拟内存空间的库的大小 VmLib/4
Drs(pages) 程序数据段和用户态的栈的大小 (VmData+ VmStk )4
dt(pages) 04
查看机器可用内存
/proc/28248/>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023788 926400 97388 0 134668 503688
-/+ buffers/cache: 288044 735744
Swap: 1959920 89608 1870312
我们通过free命令查看机器空闲内存时,会发现free的值很小。这主要是因为,在linux中有这么一种思想,内存不用白不用,因此它尽可能的cache和buffer一些数据,以方便下次使用。但实际上这些内存也是可以立刻拿来使用的。
所以 空闲内存=free+buffers+cached=total-used
top命令 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 分析工具 ,能够实时显示系统 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类似于Windows的任务管理 器。下面详细介绍它的使用方法。
top - 02:53:32 up 16 days, 6:34, 17 users, load average: 0.24, 0.21, 0.24
Tasks: 481 total, 3 running, 474 sleeping, 0 stopped, 4 zombie
Cpu(s): 10.3%us, 1.8%sy, 0.0%ni, 86.6%id, 0.5%wa, 0.2%hi, 0.6%si, 0.0%st
Mem: 4042764k total, 4001096k used, 41668k free, 383536k buffers
Swap: 2104472k total, 7900k used, 2096572k free, 1557040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32497 jacky 20 0 669m 222m 31m R 10 5.6 29:27.62 firefox
4788 yiuwing 20 0 257m 18m 13m S 5 0.5 5:42.44 konsole
5657 Liuxiaof 20 0 585m 159m 30m S 4 4.0 5:25.06 firefox
4455 xiefc 20 0 542m 124m 30m R 4 3.1 7:23.03 firefox
6188 Liuxiaof 20 0 191m 17m 13m S 4 0.5 0:01.16 konsole
统计信息区前五行是系统整体的统计信息。第一行是任务队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执行结果。其内容如下:
01:06:48 当前时间
up 1:22 系统运行 时间,格式为时:分
1 user 当前登录用户 数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系统负载 ,即任务队列的平均长度。
三个数值分别为 1分钟、5分钟、15分钟前到现在的平均值。
第二、三行为进程和CPU的信息。当有多个CPU时,这些内容可能会超过两行。内容如下:
Tasks: 29 total 进程总数
1 running 正在运行的进程数
28 sleeping 睡眠的进程数
0 stopped 停止的进程数
0 zombie 僵尸进程数
Cpu(s): 0.3% us 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1.0% sy 内核 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户进程空间内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百分比
98.7% id 空闲CPU百分比
0.0% wa 等待输入输出的CPU时间百分比
0.0% hi
0.0% si
最后两行为内存 信息。内容如下:
Mem: 191272k total 物理内存总量
173656k used 使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17616k free 空闲内存总量
22052k buffers 用作内核缓存 的内存量
Swap: 192772k total 交换区总量
0k used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192772k free 空闲交换区总量
123988k cached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
内存中的内容被换出到交换区,而后又被换入到内存,但使用过的交换区尚未被覆盖,
该数值即为这些内容已存在于内存中 的交换区的大小。
相应的内存再次被换出时可不必再对交换区写入。
进程信息区统计信息区域的下方显示了各个进程的详细信息。首先来认识一下各列的含义。
序号 列名 含义
a PID 进程id
b PPID 父进程id
c RUSER Real user name
d UID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id
e USER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f GROUP 进程所有者的组名
g TTY 启动进程的终端名。不是从终端启动的进程则显示为 ?
h PR 优先级
i NI 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j P 最后使用的CPU,仅在多CPU环境 下有意义
k %CPU 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l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秒
m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n %MEM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 百分比
o VIRT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p SWAP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中,被换出的大小,单位kb。
q RES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r CODE 可执行代码占用的物理 内存大小,单位kb
s DATA 可执行代码以外的部分(数据 段+栈)占用的物理 内存大小,单位kb
t SHR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u nFLT 页面错误次数
v nDRT 最后一次写入到现在,被修改过的页面数。
w S 进程状态。
D =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 =运行
S =睡眠
T =跟踪/停止
Z =僵尸进程
x COMMAND 命令名/命令行
y WCHAN 若该进程在睡眠,则显示睡眠中的系统函数名
z Flags 任务标志,参考 sched.h
默认情况下仅显示比较重要的 PID、USER、PR、NI、VIRT、RES、SHR、S、%CPU、%MEM、TIME+、COMMAND 列。可以通过下面的快捷键来更改显示内容。
更改显示内容通过 f 键可以选择显示的内容。按 f 键之后会显示列的列表,按 a-z 即可显示或隐藏对应的列,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 o 键可以改变列的显示顺序。按小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右移动,而大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左移动。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大写的 F 或 O 键,然后按 a-z 可以将进程按照相应的列进行排序。而大写的 R 键可以将当前的排序倒转。
==============================
top命令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一些交互的命令来完成其它参数的功能。这些命令是通过快捷键启动的。
<空格>:立刻刷新。
P:根据CPU使用大小进行排序。
T:根据时间、累计时间排序。
q:退出top命令。
m:切换显示内存信息。
t:切换显示进程和CPU状态信息。
c:切换显示命令名称和完整命令行。
M:根据使用内存大小进行排序。
W:将当前设置写入~/.toprc文件中。这是写top配置文件的推荐方法。
可以看到,top命令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监控系统的工具,对于系统管理员而言尤其重要。但是,它的缺点是会消耗很多系统资源。
应用实例
使用top命令可以监视指定用户,缺省情况是监视所有用户的进程。如果想查看指定用户的情况,在终端中按“U”键,然后输入用户名,系统就会切换为指定用户的进程运行界面。
a.作用
free命令用来显示内存的使用情况,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b.格式
free [-b -k -m] [-o] [-s delay] [-t] [-V]
c.主要参数
-b -k -m:分别以字节(KB、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s delay:显示每隔多少秒数来显示一次内存使用情况。
-t:显示内存总和列。
-o:不显示缓冲区调节列。
d.应用实例
free命令是用来查看内存使用情况的主要命令。和top命令相比,它的优点是使用简单,并且只占用很少的系统资源。通过-S参数可以使用free命令不间断地监视有多少内存在使用,这样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方便实时监控器。
#free -b -s5
使用这个命令后终端会连续不断地报告内存使用情况(以字节为单位),每5秒更新一次。
参考 http://www.cnblogs.com/gaojun/p/3406096.html
这两天一直在纠结视频相关。用MP4的话,直接video标签+mp4的话,默认缓冲至少要5M左右 。如果是移动端,5M 花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才尝试用m3u8来解决(嗯。ffmpeg直接支持将视频切成ts,同时生成m3u8文件。我这里就不写了。网上例子太多太多了)
以下内容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f7acdf0102v0xv.html
1. M3U8文件概念
M3U8文件是指UTF-8编码格式的M3U文件。M3U文件是记录了一个索引纯文本文件,打开它时播放软件并不是播放它,而是根据它的索引找到对应的音视频文件的网络地址进行在线播放。
2. M3U8文件举例
例如使用云图TV点播直播节目时,发送请求:
http://121.199.63.236:7613/m3u8/cckw1/szws.m3u8?from=bab&fun=yes&chk=y&chunk=xax&ppw=yuntutv&auth=yuntutvyuntutvyuntutv&auth=yuntutvyuntutvyuntutv&nwtime=1406515232&sign=033d5483609e6bc87987fc7d2f30a024
返回M3U8文件,文件内容如下:
XML/HTML代码
- #EXTM3U
- #EXT-X-MEDIA-SEQUENCE:140651513
- #EXT-X-TARGETDURATION:10
-
- #EXTINF:8,
- http://vapp1.fw.live.cntv.cn/cache/289_/seg0/index140651513[140651513].ts
-
- #EXTINF:9,
- http://vapp1.fw.live.cntv.cn/cache/289_/seg0/index140651514[140651514].ts
-
- #EXTINF:11,
- http://vapp1.fw.live.cntv.cn/cache/289_/seg0/index140651515[140651515].ts
-
- #EXTINF:10,
- http://vapp1.fw.live.cntv.cn/cache/289_/seg0/index140651516[140651516].ts
-
- #EXTINF:12,
- http://vapp1.fw.live.cntv.cn/cache/289_/seg0/index140651517[140651517].ts
-
- #EXTINF:8,
-
- http://vapp1.fw.live.cntv.cn/cache/289_/seg0/index140651518[140651518].ts
-
- #EXTINF:12,
- http://vapp1.fw.live.cntv.cn/cache/289_/seg0/index140651519[140651519].ts
-
- #EXTINF:8,
- http://vapp1.fw.live.cntv.cn/cache/289_/seg0/index140651520[140651520].ts
-
- #EXTINF:9,
- http://vapp1.fw.live.cntv.cn/cache/289_/seg0/index140651521[140651521].ts
-
- #EXTINF:13,
- http://vapp1.fw.live.cntv.cn/cache/289_/seg0/index140651522[140651522].ts
然后根据索引的中链接请求下载音视频并进行播放
3. M3U文件标签及属性说明
M3U文件中可以包含多个tag,每个tag的功能和属性如下:
#EXTM3U
每个M3U文件第一行必须是这个tag,请标示作用
#EXT-X-MEDIA-SEQUENCE:140651513
每一个media URI 在 PlayList中只有唯一的序号,相邻之间序号+1, 一个media URI并不是必须要包含的,如果没有,默认为0
#EXTINF:,
duration 指定每个媒体段(ts)的持续时间(秒),仅对其后面的URI有效,title是下载资源的url
#EXT-X-TARGETDURATION
指定最大的媒体段时间长(秒)。所以#EXTINF中指定的时间长度必须小于或是等于这个最大值。这个tag在整个PlayList文件中只能出现一 次(在嵌套的情况下,一般有真正ts url的m3u8才会出现该tag)
#EXT-X-KEY
表示怎么对media segments进行解码。其作用范围是下次该tag出现前的所有media URI,属性为NONE 或者 AES-128。NONE表示 URI以及IV(Initialization Vector)属性必须不存在, AES-128(Advanced EncryptionStandard)表示URI必须存在,IV可以不存在。
对于AES-128的情况,keytag和URI属性共同表示了一个key文件,通过URI可以获得这个key,如果没有IV(Initialization Vector),则使用序列号作为IV进行编解码,将序列号的高位赋到16个字节的buffer中,左边补0;如果有IV,则将改值当成16个字节的16进制数。
#EXT-X-PROGRAM-DATE-TIME
将一个绝对时间或是日期和一个媒体段中的第一个sample相关联,只对下一个meida URI有效,格式如#EXT-X-PROGRAM-DATE-TIME:
For example: #EXT-X-PROGRAM-DATE-TIME:2010-02-19T14:54:23.031+08:00
#EXT-X-ALLOW-CACHE
是否允许做cache,这个可以在PlayList文件中任意地方出现,并且最多出现一次,作用效果是所有的媒体段。格式如下:#EXT-X-ALLOW-CACHE:
#EXT-X-PLAYLIST-TYPE
提供关于PlayList的可变性的信息, 这个对整个PlayList文件有效,是可选的,格式如下:#EXT-X-PLAYLIST-TYPE::如果是VOD,则服务器不能改变PlayList 文件;如果是EVENT,则服务器不能改变或是删除PlayList文件中的任何部分,但是可以向该文件中增加新的一行内容。
#EXT-X-ENDLIST
表示PlayList的末尾了,它可以在PlayList中任意位置出现,但是只能出现一个,格式如下:#EXT-X-ENDLIST
#EXT-X-MEDIA
被用来在PlayList中表示相同内容的不用语种/译文的版本,比如可以通过使用3个这种tag表示3中不用语音的音频,或者用2个这个tag表示不同角度的video在PlayLists中。这个标签是独立存在的,属性包含:
URI:如果没有,则表示这个tag描述的可选择版本在主PlayList的EXT-X-STREAM-INF中存在;
TYPE:AUDIO and VIDEO;
GROUP-ID:具有相同ID的MEDIAtag,组成一组样式;
LANGUAGE:确定使用的主要语言
NAME:人类可读的语言的翻译
DEFAULT:YES或是NO,默认是No,如果是YES,则客户端会以这种选项来播放,除非用户自己进行选择。
AUTOSELECT:YES或是NO,默认是No,如果是YES,则客户端会根据当前播放环境来进行选择(用户没有根据自己偏好进行选择的前提下)。
#EXT-X-STREAM-INF
指定一个包含多媒体信息的 media URI 作为PlayList,一般做M3U8的嵌套使用,它只对紧跟后面的URI有效,格式如下:#EXT-X-STREAM-INF:有以下属性:
BANDWIDTH:带宽,必须有。
PROGRAM-ID:该值是一个十进制整数,惟一地标识一个在PlayList文件范围内的特定的描述。一个PlayList 文件中可能包含多个有相同ID的此tag。
CODECS:不是必须的。
RESOLUTION:分辨率。
AUDIO:这个值必须和AUDIO类别的“EXT-X-MEDIA”标签中“GROUP-ID”属性值相匹配。
VIDEO:同上
参考文档:
http://blog.csdn.net/jwzhangjie/article/details/9744027
http://www.xuebuyuan.com/1726264.html
--------EOF--
上述的内容中有几个标签是必须 的
1、#EXTM3U
2、#EXT-X-TARGETDURATION:10,这个好象一定要是整型。否则可能会认不出
3、#EXTINF:8, 这个数字就是下面一行视频对应的时间长度,可以是浮点型
4、#EXT-X-ENDLIST ,如果是直播这个可以不要,否则还是留着吧
本来我是用PHP+Ngx_http_mp4_module来生成的。直接将视频处理成start=? &end =?,然而看起来很美,这些数据可能会破会源文件,导致在实际播放的时候会不正常,直接就卡住,看浏览器的网络管理中会发现,文件读取失败。
所以最终没办法,只有靠ffmpeg进行文件切割。这时候就相对能看得出了。即使你约定按20秒切分,切出来的文件也是不一样的大小的,而且时长还真不能保证都一样是20s,果然 所谓的无损分割是有讲究的。这里就不深究了。
换成m3u8后,配合ngx_http_accesskey_module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鉴权。防盗链吧。
总算还好。最终还算是搞定了。做个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