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大上课或许也能算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
上午上课完毕,一所谓的教务,跑过来说要调整上课时间,把某一门课从上午调整到下午。然后等下午那门课上完后,再把上课时间调整到原来下午那门课的上课时间。也就是说,这门课一下子换了三次时间。my god ....
下午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演讲。哦,我没有参与,由小组内的另外一位同学参与了。首先上场的是周盆景(澍澋)同学,演讲题目是《次贷危机对中国房价的影响》,很深奥的题目。于是,他先介绍了一下宇宙的发展地球的变动,从前5000年到后5000年,以及中间5000前的情况作了介绍,当大家以为他讲结束的时候,他终于说,下面就是我的主要内容了。那时候已经过去20分钟了。
感慨啊。凤姐是绝对不如他的,凤姐只能知道前500年后500年之类的。和这位高人比起来差距不是一点点。
而且这位,还经常练肌肉。真怀疑会不会是第二个力量哥。真的很好玩,最让人想笑的是,老师也受不了,他却越讲越起劲,但讲的却与他的内容文不对题。当然也可能是我的水平差,听不懂这位博士讲的内容吧?
下午的课就在这样的笑料中结束了。但他依然是乐此不彼的。或许,人家乐在其中呢?是啊,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今天,上海有史以来(我说的史,是对我来说而己,请勿深究)第一次有沙尘暴。走在路上,鼻子里有一股淡淡的灰尘味。虽然视野还是比较开阔,但感觉就是不舒服。
唯一一次在北京,呆了一个月也没有感受过沙尘暴,却不料在上海感受了一下。当然,听说北方那边是沙尘满天,我感到非常幸运。想来,2012或许真的快了吧。随便说说,不算是危言耸听破坏社会安定团结吧?
-----------------------------------------
今天顺便把小孩的一个玩具搭了起来,用螺丝的,拧了半天,晚上又买了个木头小凳,这样以后小孩就可以坐在小凳上了。外婆家是有小凳的,自己家却没有。以后有了!
-----------------------------------------
听说google要退出中国了。颇为感慨,是该走了。不过我不知道以后我怎么办。毕竟我的搜索都是用google的,百度?那是用来搜关键字的,不是用来查资料的。
真不知道以后那些代码托管在google的用户怎么办,用google talk的用户怎么办,用gmail的人怎么办,用google docs的人怎么办,用google calendar的人怎么办,用google finance的人怎么办,用google map的人怎么办,用google sky看星空的人怎么办。用google 搜论文资料的人怎么办,用google 搜博客的人怎么办。
我反正是google picasa已经用不了了。图片是可以传,但是看不到。不知道以后我的手机上的contacts是否还能够被同步。docs也没有了。mail也收不到了。calendar也无法记录行程了。。。唉。
不过,也为他们感到幸运。早走,真的可以早超生。上帝啊,请把我空投到美国去打倒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吧。
转载的文章,主要是因为金额巨大,所以。。。不过,建议点击最后第二个链接,看看08年的收入,那你才会明白,中移动和电信和他们的差距是什么样的。
2009年腾讯营收¥124.4亿元,相当于秒收(每秒营收)¥394.5元!
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营收,2009年,单位:亿元
|
营收 |
每秒营收 |
腾讯 |
¥124.4亿元 |
¥394.5元 |
盛大网络 |
¥52.41亿元 |
¥166.2元 |
百度 |
¥44.48亿元 |
¥141元 |
阿里巴巴 |
¥38.747亿元 |
¥122.87元 |
网易 |
¥38.2345亿元 |
¥121.24元 |
搜狐 |
¥35.17亿元(US$5.152亿美元) |
¥111.5元 |
分众传媒 |
¥34.47亿元(US$5.05亿美元) |
¥109.3元 |
新浪 |
¥24.48亿元(US$3.586亿美元) |
¥77.63元 |
携程 |
¥20亿元 |
¥63.42元 |
巨人网络 |
¥13.038亿元 |
¥41.34元 |
前程无忧 |
¥8.171亿元 |
¥25.91元 |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见公司名称链接。
$1美元按¥6.8262元计算
|
对照一下,2009年:
Amazon营收$245.09亿美元,秒收$777.18美元;
Google营收$236.5亿美元,秒收$749.95美元;
Yahoo!营收$64.6亿美元,秒收$204.85美元;
eBay营收$23.71亿美元,秒收$75.18美元。
延伸:2008年这些公司每一秒的收入。
--EOF--
感慨,这是来自于其他博客的信息,十分感慨!啥时候我每小时的收入能够达到腾讯每秒的收入就开心了。。。
这又是一篇来自于帕兰映像的文章网站统计分析名词解释大全,以前我也写过类似的,当然也是转的,不过只有一点点的介绍,没有这个详细。
做为一个站长,得像一个董事长似儿的,随时关注自己网站各方面的统计分析数据,然后做出新的策略和改变。下面是一份网站统计分析名词解释大全,新手站长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1. 浏览量:监测页面被浏览的次数。广告活动中总浏览量是指:广告为mini-site带来的总PV数。
2. 二跳、二跳量:用户在被监测页面产生的首次点击数称为“二跳”,所有用户的“二跳”之和为二跳量。二跳率的高低通常反映了用户是否适应页面的结构,是否对 页面呈现的内容感兴趣,同时二跳率还可以体现流量的质量。
3. 二跳率:二跳量与浏览量的比值。
4. “二跳时间”:指用户打开当前页面到在当前页面产生第一次点击所用的时间。平均二跳时间是指所有用户二跳时间的平均值。平均二跳时间的长短,通常由您的网 站结构、网页内容以及来访用户对网站的熟悉程度而定
5. 流入量:指用户从网站外部(如搜索引擎、其他网站)着陆到网站的次数,一次流入可以带来多次浏览。
6. 点击量 :广告活动分析频道――用户通过点击广告而打开被监测页面的次数,即广告的点击量。其它频道――用户在被监测页面所产生的点击数之和。
7. 展示量:监测对象(如邮件)被展开的次数。
8. 到达量:广告着陆页面被打开的次数
9. 转化量:转化量是指转化页面被打开的次数。
转化页面是指对用户具有特殊意义的页面,比如注册成功页面、购物车页面等,用户到达这些页面后,身份会发生一定的转变,即从普通浏览者升级为您的注册用户 或潜在购买用户等。
10. 独立IP数:互不相同的IP个数。
11. 用户数:以用户cookie为依据所统计的用户个数,如无法放置cookie则以独立IP为依据。
12. 平均转化时间:发生转化的时间的平均值。
13. 平均停留时间:某类用户(如来自某个搜索引擎的用户)在所有被监测页面的总停留时间与这类用户的用户数的比值。
14. 平均浏览页面:某类用户(如来自某个搜索引擎的用户)浏览的被监测页面的总数与这类用户的用户数的比值。
15. 用户平均浏览量:浏览量与用户数的比值,即每个用户平均浏览页面的次数。
16. 场景:指一条由若干个已经存在的网页项目或转化项目所组成的路径,每个网页项目或转化项目作为场景中的一个结点。
17. 着陆页面:用户从其他网站到达监测网站的第一个页面,记作着陆页面。
18. 广告描述:系统用户自定义的广告链接或链接组的标识。
19. 二跳去向:用户在监测页面上第一次点击的对象URL。
20. 点击二跳比:某一广告描述的二跳量与点击量的比值,即点击转化成二跳的比例,该值可以衡量点击的质量。
21. 直接转化:指访问者通过广告到达网站后,在第一个会话周期内所形成的转化。
22. 回归转化:指访问者通过广告到达网站后,在30天内,但不是在第一个会话周期内所形成的转化。(广告点击链接才能统计回归转化量。)
23. 访次:一个访问者在一个网站,如果连续打开2个页面的时间间隔超过30分钟,则计为该访问者的另一次访问。每超过一次,访问次数加1。
24. “直接输入网址”:在浏览器中直接敲入网站地址、弹窗广告、Flash 广告和视频广告,客户端广告(MSN,QQ,Foxmail,Outlook,RealPlayer等)、直接点击收藏夹或书签里的URL。
--EOF--
本来我是摘抄自帕兰的,但最后发现,他的第23条,居然不完整,后来到http://www.to-marketing.com/affiliate-marketing/3031,才找到完整的了。。。
搜索引擎在分析内容的时候,并不完全是根据内容来的,也会根据html标签来进行判断,比如span,h1,em,当然有时候也会根据class,所以有语义的class名称还是占点优势的(class的名称,并未确认,只是猜测),比如class="title",对于搜索引擎来说很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标题,但要是频繁出现,估计也会被认为是作弊了吧。
以下是一个人的文章,对于em,i,strong,b,h1~h6标签的介绍,因为我不是做前端的,所以以前没有关注过。但最近一直在做SEO,所以又关注了一点,因为h系列的权重好象也是属于比较高的。
全文开始。。。
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只经历过一次面试,这次面试上面考官只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em>和<strong>标签是用来做 什么的,很杯具的是我当时连em表现成斜体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语义化了,然后理所当然被刷了.
这一次就来仔细总结下这两个标签和H系列标签
1.em和strong,i和b.
还是贴一篇玉伯的文章吧,阐述很详细:http://lifesinger.org/blog/2008/12/the-different-of-em-and-strong/
首先,em和i在现在的浏览器上表现为斜体,strong和b表现为粗体,但是因为斜体的字体会导致锯齿,所以一般都不太用em.但是按照语义化来 说,应该适当使用em,样式可以用css来控制,而且不敢确保以后的浏览器会将em渲染成什么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不能依赖标签本身的表现来使用标签的原 因,说不定ie9突然觉得em渲染成灰色的粗体更好一点,然后改了渲染方式,应该用标签来表示结构,而不是样式.
在语意上,em表示对内容的强调,strong也表示强调,但是强调的程度更重一些.玉伯文章里也说了在html5里,em表示局部强 调,strong表示全局强调.我的理解就是,em表示你在看到这个网页的时候你不必注意em里的内容,而是在深入阅读的时候通过em的强调来理解内容的 含义,而strong则表示你一眼看去就知道了内容的重点,例如用在每篇文章的第一句话里.这也就是个局部和全局的概念吧.
玉伯文章里还提到:em 表示内容的着重点(stress emphasis),strong 表示内容的重要性(strong importance).这个理解起来其实也就是局部和全局的概念,可以自己去体会.
i和b标签前一阵传言即将被抛弃,不推荐使用,很多人用它来表示单纯的样式,当成一个非语义化的标签,但是在html5中他们被赋予了语意,b 元素现在描述为在普通文章中仅从文体上突出的不包含任何额外的重要性的一段文本。例如:文档概要中的关键字,评论中的产品名。或者代表强调的排版方式。i 元素现在描述为在普通文章中突出不同意见或语气或其他的一段文本,例如:一个分类名称,一个技术术语,一个外语中的谚语,一个想法等。或者代表斜体的排版 方式.
有一点要注意,按照理论,应该更多地应用em标签来表示着重,因为按常理,要着重加着重强调的总是比着重一次的几率少很多,所以strong只应该 用在需要的地方,不能够乱用.
2.H1,H2…….H6标签.
H标签用来定义标题,同时暗示文档结构,虽然样式上H1-H6分别呈现不同的大小,但是不要随便使用H标签来表示字体大小,也不要在一个标题中出现 多个H标签,他们应该用来表示文档层次.
文档的第一层标题应该总是用H1来表示,虽然H1的字体非常大,但是可以用css控制样式,不要因为H1太大,于是选用H2作为第一层标题,这样会 让某些搜索引擎感到迷惑.而且最好不要跳跃使用,H1下一级标题就应该用H2,而不是其他更小的H.记住原则即可,不要用样式去选择标签.
文章来自:http://www.beiju123.cn/blog/?p=394
--EOF--
H1的重要是无庸置疑的。em在很多时候,我看到都被人用来标记列表中的时间。看来对于各种各样的应用、判断,都是有着自己的见解。
span好象就没有什么特别的语义了,所以,尽量不要用span来做为关键内容的包含。
label,嘛就更不要说了。fieldset,倒也可以尝试,但是在不同的浏览器下,fieldset的样式很难精确控制,所以在CSS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还是放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