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Cnbeta。原文地址是: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97699.htm,沒有全部復制,要看詳細請去該網頁
据国外媒体报道,雅虎日前宣布任命前谷歌高管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担任CEO,这令业界感到震惊。梅耶尔现年37岁,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多年来一直负责谷歌最具人气产品的外观和体验等项目,最近还负责了谷歌的地理位置和本地化服务等,主要管理谷歌公司1000多名产品经理。同时,梅耶尔还是谷歌运营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也是谷歌重要的资深高管。
四 年多以前,即2008年2月19日,美国知名商业杂志之一《Fast Company》网站曾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时任谷歌搜索产品与用户体验副总裁梅耶尔的9条创新原则。作为谷歌的第20名员工以及长期负责核心业务的高 管,梅耶尔正是凭借这9条原则引领谷歌发展成为全球最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以下是梅耶尔的9条创新原则:
1、持续创新,而非一步成型
“有 两种不同类型的程序员。一些人喜欢连续几个月,甚至连续几年编码,并希望自己能够开发出完美的产品。这是一种城堡建设法。很多公司喜欢这种方法,苹果就是 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你做对了,开发出一款完善的产品,那么你会令全世界感到惊叹。但问题在于,如果你做错了,你花了5年时间、耗费100名人力开发的产 品不受市场欢迎,那无异于一记重击。也有一些人倾向于边开发、边完善。这正是我们的做法,即我们的‘迅速、频繁发布’战略。向人们灌输我们文化的最难之处 就在于,有的工程师向我展示产品原型,我也很喜欢,但他们却说,‘哦,它还没有完成,还不符合谷歌的标准,还不像是一款谷歌产品’。他们想使用城堡建设 法,添加所有的功能,使之成为完美的产品。而我告诉他们,‘谷歌产品应当是尽早进入谷歌实验室,然后不断完善,吸纳市场需求的元素,并使之成为伟大的产 品’。这种实验方法的好处在于,你永远不会远离市场需求,市场会把你拉回来。”
2、创意无处不在
“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候选名单,所有人都可以提供创意,并且可以看到这个名单。这就像一个投票箱,人们可以表达他们对这个创意的观点。正是这些观点引出了新的创意。”
3、追逐梦想的权利
我们允许工程师将20%的时间用于研究他们喜欢的任何项目,我们相信他 们可以创造出有趣的产品。”
4、调整产品,而非封杀它
“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这样对我说:任何能够进入谷歌实验室的项目,从核心上看在其它方面也一定有可取之处,即便市场对此没有反馈。我们的工作就是将产品转化得符合市场需求。”
5、尽可能多地分享信息
每周一,所有员工都会发一封电子邮件,里面有五到七个要点,介绍他们上周的工作。作为一家搜索公司,我们将所有邮件纳入一个巨大的 网页,然后提供索引。如果你想知道谁在从事地图研究,那么就可以搜索到。这使得我们可以在全公司共享自己知道的信息,并减少重复。”
6、用户,还是用户
“我过去这样说这句话:‘用户,而非金钱’。我们坚信,如果我们专注于用户,金钱会来的。在一个真正虚拟的业务上,只要我们取得成功,人们就会通过订阅的方式为此付费。只要拥有足够多的用户,广告商也会愿意付费资助这个网站。”
7、数据远离政治
“我遇到过其他公司负责设计的人员,他们总说,‘设计是公司最具政治性的领域之一,有的设计师喜欢绿色,有的设计师喜欢紫色,那么谁的设计方案会被采纳?谁与老板关系好,谁的设计就会被采纳。’”
“有 些公司认为设计是艺术,而我们认为设计是科学。谁的设计方案最受欢迎,或者你更倾向于哪种美感并不重要,这全靠数据说话。进行一次1%的测试(即在1%的 用户中进行测试),哪些设计在两周时间内获得最佳的用户反馈,我们就推出哪项设计。我们有一个学术氛围非常好的环境,可以一直进行这些测试。”
“我们可能会在实时流量中进行50到100项测试,每项测试的默认数据来决定设计成果。我们一直通过这种方法尝试不同的方案。”
8、创新需要约束
“这是我最喜欢的观点之一。人们总认为,创新就需要毫无约束,但工程师在有约束的情况下更能进步。他们希望这样评论自己的创意:‘我们知道你说这不可能,但我们仍然要这样做,直到成功。’”
9、你很优秀?我们正在招聘。
我开始在谷歌工作, 工程师们被要求为招聘工程师而撰写宣传语。我们进行了一次比赛,我写了‘你很优秀?我们正在招聘。来谷歌吧。’这则广告语的点击率相当于其他广告语的八 倍。”
“现在谷歌的员工数量已经相当于我进入谷歌时的一千余倍,这令我感到惊讶。不过更重要的是那些没有改变的东西,即来这里工作的人们的 类型,以及他们喜欢的工作类型。这与我们这些谷歌的前20名员工几乎完全相同。这就是公司文化中愿意解决重大问题、愿意为世界做贡献、坚信我们可以在坚守 标准和价值观的前提下建立成功企业的元素。”
-----------
有些东西确实不错。其实我更关心的是第一项
大家对于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可能非常熟悉,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团队合作失败的案例,这里讲述一下三个和尚怎么团队合作成功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话说一座山上有三座庙,分别位于山顶,山腰,山脚,山上唯一的一口井在半山腰,那么山上的和尚怎么解决喝水的问题呢?
1)山顶和尚的作法
问题:山顶的庙,由于在山顶,山陡路长,三个和尚挑上满满一桶水,回到庙里由于路途颠簸,到达庙里可能只剩下半桶水了,如果要挑满一缸水,那么会非常非常累。
方案1: 接力法
每个和尚负责1/3的路程,每到1/3的路程,就有另一个和尚接力过去,这样减轻了每个和尚的负担,而且他们排定了值日表,可以轮流选择1/3的路程,这样可以在挑水的路上还可以欣赏美丽的风光
方案2: 双人搭配挑水制度
方案2其实是方案1的改进版,方案1在初期在解决了挑水和尚累的问题,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在挑水过程中会比较寂寞,不人性化,于是就提出了双 人搭配挑水方案,路上每隔一段就换一次,两个和尚可以在路上说说笑笑,既轻松,又可以在挑水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探讨深厚的佛理。
和尚们管这两种方法叫“机制创新”,既解决了喝水的问题,也找到学习的伙伴,真是受益非浅。
2)山腰和尚的作法
问题:由于水井就在半山腰,所以挑水非常容易,但是正是因为太方便,三个和尚都学着偷懒,总想着自己少干点,因此缸里的水也一直满不了。
方案:制定合里的奖惩制度
大家负责三口缸的任务,三人每人一口缸,如果每天谁的缸水最多,晚饭就加道菜,缸里水最少的那个就只能吃白饭,没有菜,如果三口缸都是满的,大家就可以因为工作出色而能争取到吃小灶的权利。
好,有了这个制度后,三个和尚就拼命挑水,自然每个人的缸都是满的,如果因为哪个生病了或者有事,其他各尚也会主动帮助代挑那缸水,三口缸永远都是满的,三个和尚也就经常受到吃小灶的权利了。
和尚们管这种方法叫“管理创新”。
3) 山脚和尚的作法:
问题:山脚和尚由于离井也很远,而且路途陡峭,天天到山腰挑水也非常累。
方案1:挖渠引水
由于水住低处流,三个和尚就挖渠引水,大家没日没夜地干了七七四九天,眼看水快到到庙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发现有一块非常大的石头,挡住了水流 无法引入庙里,而且一路上由于渠道里水经过流逝,水流已经干涸了,三个和尚精疲力竭,懊恼异常,辛辛苦苦干了这么长时间,到最后才知道线路选择的不对,为 什么不提前勘探线路呢,挖渠太累了。
方案2: 引水入流
经过方案1的挫折后,和尚们经过了仔细的思考,想到山上有很多很粗的竹子,可以利用这些竹子把水引下来,和尚们说干就干,并做了详细的线路勘探,并 仔细衡量了工作进度,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并不像以前那没日没夜地干活了,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按照进度完成,因为山势变化莫测,会遇到很多山石 阻碍,和尚们就计划环山路在几个阻挡的地方建立水潭进行蓄水,将水引下山,砍来合适的竹子,掏空竹节,铺好竹路引水工程,从此水就可以源源不断引入庙里, 再也不需要挑水了。
和尚管这种方法叫“技术创新”。
大家可能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也会碰到类似三个和尚的问题,不防用这里提到的机制,管理,技术创新上想想有什么解决方案。
来源URL:http://rdc.taobao.com/blog/qa/?p=303
——END——
本文本来不想转载的,但却内容正好与前段日子的工作情况基本相符,于是乎就进行了转载,不管如何的解释和说明。不想被渴死,就得想办法喝水。戏法人人会变,手法各有不同而己。不过我不是管理人员。。。。